共享单车正在重演ldquo郁金香泡沫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m.39.net/pf/a_4467032.html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荷兰,由于外形明艳富丽,开始受到人们的追捧,富人们竞相在花园中展示其稀有品种,一些珍品卖出不同寻常的高价,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荷兰盾的天价,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荷兰盾,面对如此暴利,全部的人都陷入了一种投机的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当时无论处在哪个阶层哪个行业的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在这种花卉上。政府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甚至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 到了年2月,由于价格高位积累下来的恐慌情绪由于一次意外的突然卖空而集体宣泄,郁金香市场迅速崩溃,价格一泻千里,到最后普通品种的郁金香球茎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大量球茎被丢弃践踏,无数人倾家荡产,荷兰整体经济受到了摧毁性重击。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史称“郁金香泡沫”。 今天,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似乎有点即将重演“郁金香泡沫”的趋势。 从16年初开始,在摩拜、ofo等巨头的带动下,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越演越烈,截至目前,一共有超过70家企业杀入了共享单车市场,投放了近万台共享单车,覆盖全国近个城市,注册人数近2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20亿人次。有分析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国内共享单车市场涌入了超过亿的资本,预计年共享单车市场服务(不计生产、软件等)层面产值将超过百亿元的规模。而在共享单车还没出现的年,全国自行车产业规模才不到35亿元人民币。 在资本市场疯狂挥舞着支票本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根据talkingdate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份,在月活跃用户量上,ofo小黄车、摩拜分别达到万、万,而日活数据上,ofo超过万,排名行业第一,紧跟其后的摩拜日均达万,排名行业第二。已经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的摩拜完成E轮6亿美元的融资后,其整体估值已经超过30亿美元。而ofo也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预计将募集10亿美元,该轮融资由日本软银领投,滴滴跟投,完成后其估计也将接近30亿美元。就连多年默默无闻深耕城市单车的永安行最近也趁此东风成功上市,从申购价格26.85元连续涨停逼升至近元,市值近20亿元。 各种资本疯狂涌入共享单车市场,而其中大部分中小玩家的原始投资者(当然,很多没撑到下一轮投资就已经死掉了)几乎都是传统行业转型的——有些是什么纺织厂的私营业主,有些是大小煤矿转售后的煤老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手持着巨额的支票本,等待着投资机会的出现。共享单车市场的后进者几乎都是这样的人,稍懂互联网玩法的人都不会在现在摩拜vs小黄车两大巨头火拼的时候进场,因为互联网的逻辑是只有第一,也许还有第二,绝对不会有第三。 而事实上,在他们眼中的投资,其实现在看来更多的是投机的行为,没有任何技术创新、或者模式创新、或者本地化的差异策略,这些都没有,只有钱,只有钱,只有钱。这就跟当年成百上千的山寨机厂家通过MTK(联发科)的方案涌入手机终端市场时的情形一模一样。 为什么会选择共享单车作为投资领域呢?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领域已经没有太多想象空间,但这对没有太多互联网经济经验的煤老板或者私营企业主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领域—— 1、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单车)就在眼前,钱投进入放心; 2、盈利模式非常简单,一块钱一个小时,相对互联网金融等复杂得讲一天一夜都讲不清楚的模式而言,这简直就是1+1=2的玩法; 3、变现快,甚至提前就能收到钱,有押金啊,把这些押金还能用于其他投资途径; 4、市场大小可控,投资可控,有十万、百万都能玩,无非就是0辆车还是00辆车的区别,一个城市还是十个城市的区别。 5、听说还可以有车身广告、用户大数据信息,嗯嗯,数据听说是金矿。 综合以上这些,共享单车对头脑简单的煤老板而言简直是天赐的投资良机,是上天让他们下半辈子重拾辉煌的天堂。当然,他们中绝大部分其实并没想着要做成百年老店,很多都是想着捞一笔就走,赚点钱,等市场热情冷却后就迅速离场等待下一个热点,还有,万一玩得好了被互联网巨头收购或借壳,那就发了。 而现实是,在市场繁华背后,有很多惨烈的故事正在发生,由于巨头横行,竞争激烈,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陷入苦苦挣扎状态,等待宣告自己命运的一刻的到来。就连摩拜、ofo这样的巨头也仍没有找到更多元的、更好的盈利模式,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但钱总有一天是会烧完的。截至当下,已经有不下5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宣告倒闭,而这显然只是开始。随着单车使用时间增加而造成折旧的加速,二次投资的要求,我相信,接下来很快将迎来一次倒闭潮。 由于盈利模式单一,除了租赁以外,没有其他更多元的收入手段,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一般很差,只要市场传出一点消息就会引发恐慌,如最近酷骑单车,这家曾经以土豪金共享单车出名的企业,从八月中旬开始,用户发现退押金出现了到账迟缓的问题,并传出分公司遣散员工,资金被冻结的传言,一下子就引发了大规模的退押金潮,而这对这些捉襟见肘、抗风险性非常弱的小企业而言是致命的。连共享经济的另一位老前辈,易到,曾经也算是小巨头了,也是“死于”此。 那这些资金链面临断裂、随时有可能被风险击倒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有被剧透收购的可能吗? 答案可能很残酷。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做软件、做服务的小企业被大公司收购,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做软件、做服务的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其软件、员工和客户,软件其实就是一串代码,客户其实就是一串会员编号,因此被收购后整合起来相对容易。但做共享单车的企业,其主要资产就是单车,但现在各家企业推出的单车从外观上看差异化大,而对大企业而言,当规模做大了以后,硬件的边际成本降到最低,收一堆五颜六色的单车回来确实没什么价值。 所以留给中小企业的下场只有一个:自生自灭! 中小玩家为什么会失败呢?除了上面说的缺乏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缺乏多元的盈利模式以外,就是在面对巨头的竞争时,它们没有任何可以去对抗的能力。摩拜、ofo两大巨头在最开始成立之时,对这个市场而言其实是一种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因为它们是最开始的玩家,而后来者都只能算是复制,或者抄袭,它们通过创新形成了具体的先发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通过利用资本力量又逐步壮大,而同时,当它们规模增大以后,它们在硬件上的边际成本可以降到最低,而议价能力则会大大提升,所以我们看到像摩拜、ofo它们的单车质量要远胜其他中小企业,而其实其购买成本可能会更低。共享单车说到底还是互联网经济,其始终遵循大者恒大的定律。 那共享单车市场未来会怎么发展? 我们先来看一个与今天共享单车几乎一样的历史上的案例:山寨机热潮。5年左右,由于手机终端牌照政策的变动,国内引发了一场山寨机热潮,当时一家台湾企业联发科(MTK)成功研发了手机芯片一揽子方案,这个方案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让生产厂商只需要制造外壳就能以极其低廉的造价造出一台完整的手机,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手机大部分产品售价在-0块钱左右,而通过MTK方案制造的山寨手机售价可以低至元,而其造价甚至只需要几十元。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差额利润,几乎零门槛的运作模式,这让无数小企业投身到这块热土上。当时以深圳华强北为中心,最起码有上千家企业在以这种方式生产山寨机。 有没有发现?这跟当前的共享单车市场极其相似! 那最后那成百上千的山寨机企业的下场是怎样的呢?随着小米等超高性价比的品牌智能手机的崛起,除了个别山寨机企业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积累成功转型外,其他都覆灭了,消散在茫茫云烟之中。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到苹果、三星、华为的巨头割据时代。 共享单车,接下来,也同样将进入到巨头的世界。 苏敏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wh/4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郁金香泡沫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