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菜味觉空间里的春天
草长莺飞的春天,不仅惊艳了时光,还温暖了岁月;姹紫嫣红的百花展开一场视觉盛宴,清新爽口的野菜开启一段舌尖舞蹈。 童年里,妈妈的巧手总能将原野里随手掐回来的野菜,做成香喷喷的下饭菜,那些美味随着野菜渐少越来越稀缺了,终究留在了味觉空间的记忆里。 带着味觉的记忆,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寻宝吧,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今天说的这几种餐桌上比较常见的野菜。 荠菜 对荠菜最深刻的记忆来自语文课本中的《挖荠菜》,从此春天里,总会在路旁寻找它的身影。如今小小的荠菜已经是春天里必不可少尝鲜野菜了。 图:荠菜植株(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荠(Capsellabursa-pastoris)又称地米菜、荠菜,是十字花科荠属的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直立,有分枝;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茎生叶窄披针形或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小色白;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状三角形,种子浅褐色;我国几乎遍布各地,通常生长在山坡、荒地、田边、宅旁或路旁。 图:荠菜的花(摄影:张莉俊) 荠菜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作为春天的时令蔬菜食用,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诗经·邶风·谷风》中就曾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现在我国很多地方还有农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图:荠菜煮鸡蛋(图片来自网络) 荠菜的吃法很多,鲜食、做汤、煮食、作馅都可。吃荠菜,一般采摘春季未开花时的植株,摘除杂草、枯叶和老根,充分清洗,现采现吃。新长出的小叶是最佳的食用部分,鲜嫩肥美。开花的植株,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煮鸡蛋用。 蒲公英 新兴的野菜热,怎么能少了种子似小伞兵的蒲公英。唐《新修本草》中描述“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可见蒲公英被食用记载已久。 图:蒲公英植株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又称婆婆丁、黄花地丁,是菊科蒲公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柔软光滑,含白色乳汁;根深粗壮,呈黑褐色;叶从根部长出,叶片丛生平展莲座状;花序为头状花序,花瓣为舌状,呈黄色;遍布全国多个地区,广泛生于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图:蒲公英的花 蒲公英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物质,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非常受青睐的野菜。 图:凉拌蒲公英(图片来自网络) 蒲公英微有苦味,是养生食谱中重要的野菜。常见的吃法有生吃、凉拌、泡水、清炒、熬粥等。生吃最为简单,将蒲公英摘洗干净后,摆盘蘸酱直接就可以吃了,不过口感有些苦,很多人不一定能接受这个味道。 图:蒲公英花田(图片来自网络) 开花时,满地黄花;结果时,种子满天飞。蒲公英不仅可作蔬菜食用,景观价值也值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hy/7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诗选萃耿兵当春天繁衍不出爱
- 下一篇文章: 技巧小白给花施肥,会犯哪些错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