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非理性投资行为,你踩雷了吗经纬读书
彭洋医生 http://m.39.net/pf/a_9213403.html 来源:中新经纬 16世纪晚期,郁金香从土耳其引入西欧,由于这种花外形好看又特别稀少,欧洲的贵族把拥有它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这个时候投机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推动郁金香的价格不断升高。 慢慢地,欧洲民众也看到了此中的获利机会,开始像投机商一样狂热地炒郁金香,都想从不断上涨的价格中得利。但到了年2月,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 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郁金香的价格平均下跌了90%,产生了人类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由此可见,非理性投资行为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第一种非理性行为是羊群效应。 就像郁金香效应一样,羊群效应通俗来讲就是羊群中的领头羊走到哪儿,后面的羊群就会跟到哪儿,全然不顾身边是狼还是更嫩的草地,这种行为更多指的是一种从众心理。 盲目“跟风”的结果,我们大家应该都懂,结局可能不是被骗就是损失惨重。 比如年我国股市大牛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在行情大涨时盲目买进,甚至买了许多妖股,比如暴风科技、金亚科技、特力A等等。当时这一系列妖股的成交量非常高,但大家可能都忽略了它们的风险。 就拿暴风科技来说,年3月24日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此后一口气拉了29个一字涨停板,5月6日稍事歇息,5月7日开始再连续6个涨停。5月21日,暴风科技股价盘中冲高至元,相对于7元多的发行价涨幅接近50倍。大家看到一只股票疯狂上涨,都追着买入,我们称之为“从众追涨”。 但很多时候,投资者在股票连续下跌时来不下车,甚至不愿意下车。伴随着大盘调整,暴风科技股价从高点摔落,最低曾跌至71元,仅为最高价的20%。 盲从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我觉得投资者更应该在交易之前就设定好自己的止损点和止盈点,很多涨势过快的投资标的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泡沫,我们应该及时、果断地做出判断。 第二种非理性行为是过度自信。 许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客观性不够强,经常会根据过往的投资经验去做一些主观臆断,觉得自己决断力好,投资方向正确,自己的组合可以跑赢大盘。对于有一定专业素养、对金融体系有所了解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这些投资者觉得自己能力过关,能够把握住行情,甚至短短几天就做了数十笔交易。 加州大学对市场的长期调研显示,过度自信进而产生频繁交易的投资者收益比市场平均收益低了30%左右。如果要避免过度自信,就需要对自己多加质疑,寻找可靠的数据支撑,避免频繁地去做一些交易,白白增加交易成本。 我们应该从业务的可持续性、公司财务等方面寻找潜在的业绩增长点,进行一些合理的长期规划。 第三种非理性行为是赌徒谬论。 赌徒谬论指投资者认为某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之前发生的情形有关,就像扔硬币时,很多人都觉得之前很多次都掷了反面,下一次掷成正面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所以,赌徒谬论更多地体现在“赌”这一心理上,很多投资者在遭遇惨重损失后,总觉得自己的股票马上就要涨了。 就拿年年初的电子、通信行情来说,价格涨势基本上一直持续,并且还不断冲高。所以说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如果要从概率的角度思考,要明白每次掷硬币的概率都是等同的,要学会排除之前事件的干扰,保持相对的客观。 第四种非理性行为是损失厌恶。 我们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愿意面对损失,特别是在短期亏了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慌乱,然后纷纷出逃,忽略长期可能的增长性。 试想一个情景,你参加一个抽奖活动,有两个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有%的机会获得50元,第二种选择是有50%的概率获得元、50%的概率损失元时,你会选择哪种? 我想更多人会选择前者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不愿面对损失,就算我们在两笔不同的投资中分别亏了和赚了相同数额,也会更后悔遭受的损失,这时候得到的收益甚至在心理上都不能补偿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做投资,需要有一定的损失承受力,损失后所要做的也是保持冷静。特别是,如果你只盯住了短期,就会对长期趋势的判断产生偏差,认为小小的波动都会引起大风大浪,这样配置资产的方式就偏保守了。 所以我觉得投资者应更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jz/11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彩绘最美好的季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