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油画网)

文/时晨晨

变化太快,认知太慢。世界在悄悄巨变,我们却视而不见。

10月11日,美联储终于忍不住了,宣布自10月15日起,每月购买亿美元短期国库券。

美联储不惜搭上老脸,说这叫有机扩表,不是量化宽松,跟孔乙己一样,“窃书不算偷”、“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

之所以连忙重启“量化宽松”,是因为美联储太害怕一件事:负利率!

7月份,美联储时隔10年重启降息,目前已经两度降息,当前基准利率为1.75%到2.0%。按照每次降息25个基点的节奏,美联储距离负利率还有7次机会。

这7次机会,顶多让美联储撑到年底,到时候美国就会与欧洲、日本、北欧等国一样,陷入负利率沼泽。

届时,全球将进入未知领域,市场逻辑全部改变。

现状篇:史无前例!“劫富济贫”大时代到来?

一部利率史,就是一部社会史。

它记录了国家的兴起和衰落、战争的爆发和结束、财富的转移和更替等等。

利率的历史非常悠久,《圣经》、《阿维斯陀古经》和《吠陀经》中也都频繁提到过,比银行的历史早得多,甚至比货币出现的时间还早了多年。

根据苏美尔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实物利率出现在公元前年,当时实物借贷双方都是亲戚,最多延伸到邻居,借贷的标的资产也都是生活必需品,粮食啊、牛羊啊之类。来年秋收后还债,要多还一袋粮食,多还一头牛羊,当做利息。

真正把利率记下来,当做法律和政策,出现在大约公元前年的古巴比伦王朝。

汉谟拉比法典明确规定了法定利率上限:谷物贷款每年利率不超过33.%,以实物偿还;银子贷款按重量计算每年利率不超过20%。

有意思的是,这个法典还限制了高利贷,如果债主违规收入利息,超过了利率上限,别说最后拿不到利息,连本金都被没收。

这跟我们现在的规定差不多,年利率超过24%就属于高利贷了,只不过我们的法律只是不保护超出部分的利息,正常利息和本金还是保护的。

纵观利率史,大家讨论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jz/1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