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中草药郁金,此郁金非彼郁
郁金,姜科姜黄属的植物的块根,包括:温郁金Curcumawenyujin姜黄Curcumalonga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的干燥块根。这里边涉及的植物和草药太多了,太混乱了。因为植物名称与草药名称相同混用,所以特别容易记混。咱们先捋一捋。 植物姜黄:块根(红色部分)入药叫郁金、根茎(黄色部分)入药叫姜黄。 植物温郁金:块根(红色)入药叫郁金、根茎(黄色)入药叫莪术,根茎还可加工成片姜黄。 植物广西莪术:块根(红色)入药叫郁金、根茎(黄色)入药叫莪术。 植物蓬莪术:块根(红色)入药叫郁金、根茎(黄色)入药叫莪术。 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蓬莪术,这四个是植物名称,都是姜黄属的植物,具有同一个特点:有发达的根茎和块根。其中四种植物的块根入药,叫做郁金(草药名);温郁金、广西莪术、蓬莪术的根茎入药,叫做莪术(草药名);姜黄的根茎入药,叫做姜黄(草药名);温郁金的根茎还可单独入药,叫做片姜黄(草药名)。 姜黄Curcumalonga大叶子,秋天开花,花茎从叶鞘中抽出来。它的根茎入药也叫姜黄,它的块根入药叫郁金。 姜黄的块根颜色偏黄,因此姜黄郁金又叫做黄丝郁金。 温郁金Curcumawenyujin也是大叶子,春天开花,花茎从根茎抽出,顶端苞片蔷薇红色,花冠白色,叶子纯绿色。 温郁金的块根灰棕色,它的块根入药名副其实的叫做温郁金,因颜色偏暗又叫黑郁金。(图片存疑) 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也是大叶子,春天开花,花茎从根茎抽出,顶端苞片淡红色,花冠粉红色,有的叶脉中部有紫晕。(图片存疑) 广西莪术的块根颜色灰棕色,也没有啥特点,入药叫做桂郁金。(图片存疑) 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也是大叶子,春天开花,花茎从根茎抽出,顶端苞片呈现亮红色,花冠黄色,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蓬莪术的块根带有墨绿色,因此蓬莪术郁金叫做绿丝郁金。 不管哪种郁金,都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蒸或煮至透心,干燥切片。其实,入药的郁金不只这些。因为本草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姜黄属的其它植物块根也都当郁金入药。例如川郁金Curcumachuanyujin的块根入药叫做白丝郁金等,只是药典只收录了上述四种而已。 郁金的本草考证 郁金,不是现在的郁金香!在本草的历史上,郁金出现过很多次,唐朝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里的郁金香指代的是西红花(回复43查看),除此之外的郁金绝大多数是姜黄。 新修本草·郁金 此药苗似姜黄,花白质红,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生蜀地及西戎,马药用之。破血而补。胡人谓之马蒁。岭南者有实似小豆蔻,不堪啖。 昨天的莪术里,曾经提到了《唐本草》里的郁金其实是姜黄,因为它秋天开花,根黄赤。从《唐本草》,到宋朝《证类本草》,只要提到郁金,其实都是姜黄。宋朝的《本草衍义》说的更直接,能够染衣服的郁金,自然就是姜黄的根茎(请一定要参考姜黄阅读,回复查看),因为姜黄根茎自古就是用来做染料的。 本草衍义·郁金 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耐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 姜黄根茎为什么叫郁金,大概郁金就是因为颜色黄赤,有如黄金而得名吧。从本草来看,唐宋时期的郁金绝对是现在的姜黄,甚至明朝的郁金仍是现在的姜黄。此话怎讲?请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郁金 时珍曰∶郁金有二∶郁金香是用花,见本条;此是用根者。其苗如姜,其根大小如指头,长者寸许,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外黄内赤。人以浸水染色,亦微有香气。 翻译一下,郁金有两种,郁金香就是西红花,花入药;这里的郁金用的是根(其实是根茎),根有两种:主根体圆有横纹如蝉腹状,侧根大小如指头很像生姜。人们用它浸水染色,微有香气。您还记得昨天莪术吗?还记得昨天说的主根茎、侧根茎吗?姜黄属的植物只有姜黄能染色,因此李时珍说的郁金,其实还是姜黄的根茎。 本草纲目·姜黄 时珍曰:近时以扁如干姜形者,为片子姜黄;圆如蝉腹形者,为蝉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荗形虽似郁金,而色不黄也。 有意思的是,李时珍在写姜黄的时候,还是没有区分开,反倒为片姜黄埋下了伏笔。李时珍将姜黄的像生姜性状的侧根茎叫做片子姜黄;主根茎叫做姜黄。并把莪术与姜黄进行了鉴别,二者虽然都用主根茎,外形相似,但莪术颜色不黄。 您是否有一种迷失的感觉?那就对了。明朝刘纯在《医经小学》中记载了著名的“十九畏”,其中就有“丁香莫与郁金见”,刘纯早于李时珍年,按照这种说法,十九畏里的“丁香莫与郁金见”,应当为“丁香莫与姜黄见”。在想想药局整天盯着丁香和郁金,岂不搞笑?!是否有种三观俱毁的赶脚。这就是本草。具有历史性、地域性。还很会给现代人开玩笑。据谢万宗先生记载,日本人现在用的郁金仍是姜黄的根茎。 本草逢原·郁金 通身粗皱如梧桐子纹,每枚约重半钱,折开质坚色黄中带紫黑,嗅之微香不烈者真。 那郁金到底什么时候才变成了现在的郁金?清朝。清初张璐《本经逢原》记录郁金粗皱如梧桐子纹,每枚约重半钱。和下图对照是否相似?根据这段描述,大致判断郁金已经从姜黄的根茎改为块根了。清朝末年的《植物名实图考》称:“其生蜀地者为川郁金,以根如蝗螂肚者为真。其用以染黄者为姜黄也。”将郁金与姜黄区分开来,能染色的根茎为姜黄,长相似螳螂肚的块根为郁金。 姜黄是温性的,而它的块根郁金则为凉性。姜黄毕竟有限,在清朝,郁金的功效得到了扩展发挥,尤其是温病学派的兴起,黄丝郁金自然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江浙的温郁金的块根也被用来当做郁金用,广西莪术、蓬莪术的块根也纷纷加入了郁金的队伍。这就形成了现今《药典》郁金四种植物来源的局面。 郁金的药用价值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活血止痛:明白了郁金的演变,您自然知晓清朝以前的本草著作中的郁金都是姜黄。所以,在阅读清朝以前的古籍时,您可以在脑海中将郁金自动替换成姜黄。《本草纲目》及之前的本草著作中,郁金大多入血分,活血止痛,其实就是姜黄的功效。 行气解郁:到了清朝,郁金被区分开来之后,功效得到了扩展。不仅入血,还走气分,能够行气解郁。《医宗金鉴》的颠倒木金散,《傅青主女科》的宣郁通经汤都用到了郁金。现在郁金也常常用于女性,不仅理气还能调经。(上图为采挖桂郁金) 清心凉血:郁金的功效得到扩展,最突出的应该是清心凉血了。这得益于温病学派的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安宫牛黄丸就用到了郁金。叶天士在论述红绛苔是说:“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用到的也是郁金。(上图为新鲜桂郁金) 利胆退黄,应该是近现代衍生出来的功效吧。因为郁金行气入肝胆,且性凉,所以人们在利胆退黄方剂中会配伍郁金,这点功效,古方未载。 郁金的应用方法 与您欣赏王文彦医案 王文彦是辽宁中医一位非常谦和的老先生,已经故去。老先生擅长治疗肝病,郁金就是老先生常常用到的一味草药。请欣赏此案。 陈某,男,54岁,干部,初诊:年5月6日 医院住院时经体检发现乙肝病毒携带,家属要求中药治疗,遂请中医会诊,患者是以高血压、冠心病住院治疗的,身体一般状况良好,现已无头晕、胸闷痛等症状,饮食、二便均正常,舌淡红、暗滞,苔薄白,脉弦。 综合四诊,患者体内虽有乙肝病毒,但正气未伤,舌脉象都显示心脉不畅、肝阳偏胜之象。治以柔肝活血。因患者不愿久服汤剂,故精简方药如下: 柴胡15g、丹参30g,白芍20g。三十付,日一次水煎代茶饮。 二诊:年6月7日。患者自觉无明显不适,饮食及二便正常,舌淡红,暗滞,苔薄白,脉沉有力。肝阳偏盛已解,心脉血行仍不畅。 柴胡15g、丹参30g,郁金20g。三十付,日一次水煎代茶饮。 注:一个月后复查乙肝,HBsAg转阴,抗HBs阳性。 按语:王老常用柴胡、丹参、郁金三药配伍治疗各种肝病,并有趣地称之谓“肝病三剑客”。柴胡有疏肝解郁、和解退热之功,丹参具活血益血、祛瘀解毒之力,郁金兼行气活血止痛、利胆退黄多种功能。三药配伍,可获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养血解毒之功效。在临证时,王老常以此配伍白术、内金等健脾和胃之品,以防克传。 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文彦》。医案是真实的,但小永以为,表抗短期转阴不排除化验误差。此案难难以重复,但您可以从中领会老先生的用药思路。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药性论》:单用亦可。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磨服之,亦啖马药,用治胀痛。 《开宝本草》:味辛、苦,寒无毒。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立癫狂,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庞安常《伤寒》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毒气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李巽岩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立癫狂蛊。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纯阴。属土与金,有水。无毒。凉心经下气,消阳毒生肌。禁尿血,除血淋,兼驱血气作痛;破恶血,止吐血,仍散积血归经。因性轻扬上行,又治郁遏殊效。名由此得,曾载《本经》。 《本草备要》:宣,行气解郁;泻,泄血破瘀。辛苦气寒。纯阳之品,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行滞气,亦不损正气;破瘀血,亦能生新血。治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血气诸痛,产后败血攻心,颠狂立,颠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有余。此病多因惊忧,瘀血塞于心窍所致。郁金七两,白矾三两,米糊丸服,名白金丸,郁金入心散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痘毒入心,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煮干焙研末,冰片五分,每用一钱,加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治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无脓。下蛊毒。同升麻服,不吐则下。 《本草求真》:﹝批﹞入心,散瘀通滞。郁金专入心。辛苦而平。诸书论断不一,有言此属纯阴,其论所治,皆属破气下血之说。有言性温不寒,其论所治,则有疗寒除冷之谓。究之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震亨曰:郁金属火与土,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服之。如败血冲心,加以姜汁、童便;去心疯癫,明矾为丸,朱砂为衣;与受蛊毒,加以升麻之类。《经验方》治立癫狂,用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白汤下。又妇人癫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结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又《范石湖文集》云: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而人以死,则阴投其家,初得觉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则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长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即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若使恶血、恶痰、恶瘀、恶淋、恶痔在于下部而难消者,俟其辛气既散,苦气下行,即为疏泄,而无郁滞难留之弊矣。此药本属入心散瘀,庞安常伤寒论方云:斑痘始有白泡,勿搐入腹,紫黑无脓,用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水半杯,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末,入冰片五分,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因瘀去而金得泄,故命其曰郁金。书云,此药纯阴而寒者,因性主下而言也。有云是药性温而言者,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各有论说不周,以致理难画一耳,因为辨论正之。 《本草新编》:郁金,味苦,气寒,纯阴,无毒。入心、肺、肝三经。血家要药。又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之,然而,终不可轻用也。因其气味寒凉,有损胃中生气,郁未必开,而胃气先弱,殊失养生之道矣。至于破血、禁血、止血,亦一时权宜之用,病去即已,而不可恃之为家常日用也。 或问郁金解郁,自然不宜多用,但入之补剂之内,不知可常服乎?夫郁金解郁,全恃补剂,无补剂则郁不能开,多补剂则郁且使闭。故郁金可暂用于补之中,而不可久用于补之内。 或问郁金为血家要药,而朱丹溪又有治血则误之语,何也?夫郁金乃入血分之气药,其治诸血症,正因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郁金能降气,而火自降矣,况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自安经而不妄动也。丹溪之论,唯真正阴虚火动,以致呕血、咳血,非关气分之拂逆者,则宜忌之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jz/4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房的武汉人,别ldquo装rdq
- 下一篇文章: 专访丨有颜有趣,就做不同,活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