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紫色的传奇

文/许霞

1

这是一个关于树的传说

果的神话

她是华夏文明的传承

是故乡依依的寄托

要鲜活的水滋养

要原生态的土壤孕育

要在母亲殷殷的注视下

加持勤劳善良的山风

站在冈坡的时候,要能看得见

家园的瞭望

结出的果

才最浓情、幸福

2

万亩桑田,向阳而生

把连绵的绿涛,春的希望

起伏在春城的心坎上

把红的、紫的果,挂满五月的山岗

墨紫的清风

轻吟慢舞

给每一个枝头,注满甜蜜的果桨

一串串莹紫的精灵

唱出富民的音符

吟出小康的时尚

紫色的信念劈波斩浪

迎风浩荡

发酵出盛世的梦想

蒸馏出卓越的希望

3

五千年的桑蚕文明

托举起一杯,紫色的传奇

在瞩世的青睐里

醉人的回旋间

轻曳东方的神韵

辉映复兴的铿锵

她挥洒如椽巨笔

浓墨书写,盛世华章

柔情释放,醇厚绵长

娓娓述说,养生佳话

依山傍水的故乡

因古老的文明而更茁壮

她一改内敛

把新时代山村的自信,嘹亮唱响……

走福道迈上幸福路

文/许扬新

6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句容市作家协会组织的“行走句容.品读家乡”采风一日活动,此次活动主持者、作协唐金成副主席是一位标标准准的“句容通”,他煞费苦心地把采风的路线安排在时下非常网红的句容福道,途径墓东水库,进入茅山风景区腹地,瞻仰了新四军战地医疗所和修械所遗址,参观了茅山管委会陈村美丽乡村的景致、天王镇唐陵村木易园和东棚子特色乡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后白镇西冯村了解致富特色项目草坪种植,整个采风过程中,唐金成先生非常到位的讲解也使我对这条福道的渊源以及句容南乡新农村建设的印象非常深刻。

一、红色记忆

茅山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作为苏南抗日根据地,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这里洒下热血,留给人们许多红色记忆,每每来到茅山,都会使我想起很多。此次瞻仰的新四军战地医疗所和修械所遗址,站在残垣的遗址思绪万千,七十多年前这茂密的树林里曾经有许多新四军战士在此奋战。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部队在茅山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流传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为了纪念陈毅这里曾经驻扎的小山村改名为陈庄。年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与爱人张茜在茅山根据地喜结良缘后,曾在陈庄开展工作和驻扎,面对当时环境恶劣,物资匮乏,陈毅司令员鼓励军民大力种植药食两用植物,以渡过难关,而榆树果可食用,叶可入药,枝干可作农具等,作为当时的上佳入选树种,陈毅夫妇亲手栽下很多榆树,至今陈庄还留有当地百姓尊称之为“夫妻树”,当地村民精心呵护,至今枝叶茂密,彰显勃勃生机,仿佛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二、“树”木“安”民

提起现如今闻名遐迩的苗木特色村--天王唐陵,不能不提及该村党委书记刘树安,如何把种树和村民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其实冥冥之中,从刘树安书记的名字来解读,早把“树”和“安”联系一起、做了伏笔,纯朴憨厚的刘书记操一口浓重的南乡话,与村民交谈没有了距离感,乡里乡亲很快融入到村民中。今年疫情期间号召村民特殊时期不要扎堆上坟的视频一举成为了网红。此次和我一道前往的作家会员们都想一睹刘书记的风采亲耳聆听他的乡音,但由于其他公务缠身刘书记未能和我们见面,成为此次采风活动的唯一遗憾,不过刘书记有言,一定会有和大家见面的机会,心中多了一份期待。一位好的村书记可以改变一个村,从唐陵村由贫穷到富裕的蝶变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刘树安书记本来是个商人,常年在外经商,一年有上百万的收入。年底,拗不过当时镇党委“三顾茅庐”,在南京从事建筑生意的刘树安回村参加党支部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尽管家人不同意,刘树安还是毅然回家,“不忍心看着大家继续穷下去,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刘树安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围绕强村富民,选准苗木产业,探索出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促进乡村振兴的"唐陵模式",使唐陵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唐陵村集体收入已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万元,集体资产上亿元,带动周边发展苗木种植30万多亩,从事苗木产业5万余人。如今的唐陵村苗木专业户发展超过余户,占到总户数的90%以上,苗木面积达到1万多亩,现如今唐陵的苗木产业已经不仅仅在“树”上做文章了,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兴建花木市场、打造木易园景区、新建0平方米的润唐苑商业综合体、创建华东森林产品电商城、成立花木研究所……实现了唐陵苗木雄踞苗木产业链顶端。刘树安也先后获得“江苏省吴仁宝式”村书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突出贡献奖、镇江市“人民奖章”、“感动中国.江苏年度人物”等荣誉。漫步木易园,看着曾经荒山变成了聚宝盆,郁郁葱葱的花木,规整的园区道路,仿佛置身于公园之中,令人赏心悦目。三、美丽西冯作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后白镇西冯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我们一行的到来受到了村党总支书记李治顺欣然接待,并陪同我们乘坐村里的游览车考察了村容村貌。在村史馆我们了解该村从三分地草坪种植起家的发展历程。目前西冯草坪已经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知名度再度打响。“现在种植户很少出门跑市场了,在家里只要上网,订单就会上门来。”李治顺告诉我们,随着草坪品种不断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市场也越来越好,西冯草坪走出江苏,甚至还卖到了国外。西冯村以草坪为主兼苗木花卉、茶园、蔬果种植,现已发展草坪多亩、苗木花卉余亩、生态茶园余亩、应时鲜果余亩,西冯村两委会根据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引进项目、进行农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现在西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无粮村”。西冯村已不再是“北大荒”,而是人人羡慕的“绿银行”。在西冯花草木飞速发展的同时,西冯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绿化率达90%以上。现在,西冯正着力发展旅游业,配套的发展餐饮,住宿等产业,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农村环境、农业种植、农民生活的传统思维。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文/阮祥军

路是景,路边也是景,沿途都是景。

天朗气清,远空飘着些闲淡的云,一辆载满乘客的中巴车正穿行在叠叠绿色之中,车里的人头手伸出窗外,拿着手机不住地拍照,这是句容市作家协会的会员们,他们进行的,是“行走句容,品读家乡”作家采风活动。车子驶入了“东部干线”,“这是一条绿道,也是一条生态大道”,作协朱玉刚说,是的,这还是一条“福道”,因为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福”字嵌在路中间,人们称之为“福道”。黑色沥青路面上,绿黄蓝三条彩带沿着道路向前伸展。“绿色代表生活之美,黄色代表生命之美,蓝色代表生态之美。”这条福道打通了断头路,拓宽了瓶颈路,串起句容的山山水水,成了福地句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是一次采风,也是一次文化之旅,绿色之旅。

按照行程的安排,我们沿句宝线、东部干线、茅墓路一路前行,“带头大哥”、作协副主席唐金成先生充当了我们行程的导游,他扎着瓜皮小帽,一茬山羊胡,步子有力,语言诙谐,几位女士不自觉地就围绕在他的身边。在“句容福道”九龙山段,道路两旁高大的银杏、香樟,在蜿蜒的山间道路上空,编织成仿佛能穿越时空的“爱情隧道”。树木色彩斑斓,层林尽染,与路面彩色标线相映成景。“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条绿色的路,可是我们作协主席颜利平先生争取过来了呢,也是有故事的。”唐金成先生骑在中巴坐椅上,面朝我们,娓娓道来。“当时,颜利平先生在袁巷乡主持工作时,有一次省里领导和专家下来考察九龙山,山路崎岖,烂泥封路,颜利平先生就背着客人走进大山,这一背,感动了客人,老区的出行难也留在了领导的脑海里,回到省城,这条美丽的绿道就落实了下来,也是对老区淳朴人民的一种回馈吧。”原来,绿道的美,是老区人用美的心换来的啊。

不觉得,已经到了田园乡村陈庄。这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木参天,绿草如茵,加上新四军曾经驻扎在此地,陈庄既有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又有了红色文化的人文底蕴。“城里有套房,乡下有个小院。院子里种点菜,再养两只鸡,没事,就坐在院子里,看看门口的山”,几个女作家说着自己的心愿,她们口中的山名叫“方山”,提到“方山”,朱玉刚说了一个神话传说,有两个老神仙打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其中的一个神仙用剑砍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山,就名为“方山”。另外一个版本是,相传古时候,这一带并没有山,周遭几百里一片沼泽。一次,玉黄大帝的金印失手掉落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这块沼泽上,化为一座大山,称方山。玉皇大帝本想收回金印,但又怕惹人笑话于是将错就错,传下圣旨说:“而今天下太平,金印闲置,朕赐金印下凡、为水乡增添一处山景。”又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看守。后来秦始皇南巡时见方山金光闪闪,紫气腾腾,急忙询问。随行大臣徐市禀告说:“此山独立于天地之间,金光紫雾环绕,天子之气直冲斗牛,久后必出贵人,代大秦而定天下。只有凿石垄断山根,鞭方山,碎天印,才能泄掉王气。”秦始皇随身带有两根坝王神鞭,对方山拦腰两鞭。方山头的一段被赶到句容磨盘东七里处,名方山。

车行到了唐陵,这是个“长在树上的村庄”,是“江南花木第一村”,在许多农家小楼前,停着不少好车子,靠“卖树”富起来的村民,脸上的笑,也是金灿灿的。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个子高高的帅小伙,他是本村子的,部队转业选择回家创业,目前在村委会工作,也经营着自家的苗木产业,是名“树二代”,年轻人从扎堆外出打工到成群返乡创业,让人看到了唐陵村未来发展的希望。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见到能人刘树安,倒是一路上,听了一些关于他的传闻逸事。刘树安常年在外经商,是个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可是彼时的唐陵村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山沟沟,当时,唐陵村穷人多,麻将馆多,产业一穷二白,村组织软弱涣散,几近瘫痪。于是就有了刘树安被“骗”回村里做村支书的故事,说是“骗”,其实也是当地党委政府“三顾茅庐”,硬是把在外地做工程的刘树安请回了村,带领大伙共同发家致富,刘树安也不负众望,把一棵棵不起眼的的苗木变成了“摇钱树”,村民也由“打工仔”变成了“树老板”,唐陵村靠树富了,这些树里面,当然少不了刘树安这株“带头大树”的。

中午在后白岩藤农场吃饭。一进农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大片绿,一大片姹紫嫣红。一个标志性的异域风情的大风车伫立在水边,还有就是大片的郁金香芬芳吐蕊,单朵顶生的郁金香,叶子细细长长,花从叶茎中挺立出来,状若酒杯,唇一样的蕾瓣,借助着风儿轻晃飘逸,蕴藏的香气从花蕾中流淌出,轻嗅,美好已入心中。“艳郁后白,欢迎来我们后白做客”,后白政府负责宣传的同志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感谢阅读,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wh/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