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
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球茎热是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快速致富狂欢之一。想到这种狂热发生在17世纪初古老而宁静的荷兰,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更加生动的极度疯狂的画面。 年,一位新获任命的植物学教授把一些原产于土耳其的稀有植物从维也纳带到莱登(Leyden),由此引发了导致这场投机狂潮的几件事。荷兰人对花园里的这种新品花卉非常着迷,但对教授开出的价钱可不感兴趣(他原本希望卖掉这些球茎,好好赚一笔)。一天夜里,有个窃贼闯入教授家中,盗走了这些球茎。随后,窃贼以低于教授向人们开出的价格把这些球茎卖掉,不过他的赚头却更大。 在此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郁金香成了荷兰花园里一种广受欢迎但价格昂贵的花卉。许多郁金香花朵感染了一种叫作花叶病的非致命病毒,正是这种病毒触发了疯狂的郁金香球茎投机热潮。花叶病致使郁金香花瓣上长出对比强烈的彩色条纹或者说“烈焰”。荷兰人大为欣赏受到感染的球茎,称之为奇异球。在很短的时间内,大众的欣赏口味趋于一致,因此球茎越奇异,拥有球茎的代价便越大。 渐渐地,郁金香球茎热开始了。起先,球茎商只是尽量预测来年最受欢迎的杂色款式,就像服装生产商预测大众对衣料、色彩、裙摆长短的口味一样。后来,他们囤积大量存货以期望价格上涨。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开始疯涨,球茎越昂贵,视之为明智投资的人便越多。 查尔斯·麦基(CharlesMackay)在其著作《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ExtraordinaryPopularDelusionsandtheMadnessofCrowds)中,按时间顺序描述了这一热潮的发展过程,并指出荷兰的一般行业因人们投机郁金香球茎而被弃置一旁:“贵族、市民、农夫、机工、海员、男仆、女佣,甚至烟囱清扫工和老年女裁缝都不亦乐乎地涉猎其中。”每个人都想象着人们对郁金香的激情会永远持续下去。 说价格不可能再涨的人看到亲戚朋友大发其财,便在一旁大为懊恼。加入暴富行列的诱惑实在难以抗拒。从年到年年初,也就是在郁金香热的最后几年,人们开始以物易物,拿土地、珠宝、家具之类个人财产换取郁金香球茎,因为球茎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富有。球茎价格变成了天文数字。 金融市场具有一种超强禀赋,当增加投机机会的方法存在真实需求时,市场必定会提供这种方法。能使郁金香投机者的金钱发挥最大效用的金融工具是“要求选择权”(calloptions),这种选择权类似于今天股票市场上流行的“看涨期权”。 要求选择权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固定价格(通常接近于当前市价)购买郁金香球茎(要求交割)的权利。选择权持有人在订立合同时支付一笔选择权费,这笔费用大概相当于当前市价的15%~20%。例如,一只郁金香球茎的当前市价为荷兰盾,购买一份一只球茎的要求选择权时,购买者只需支付20荷兰盾。如果球茎价格涨到荷兰盾,选择权持有人就会执行选择权:以荷兰盾的价格买入球茎,同时以当前市价荷兰盾卖出。 行权后,他便获得80荷兰盾的利润(荷兰盾的升值减去他为选择权支付的20荷兰盾),也就是说,他的资金增值了4倍。若直接在市场上买卖球茎,他只能让资金增值1倍。使用要求选择权让人们能以少得多的本钱参与市场买卖,同时从投入的本钱中获取更大的回报。要求选择权提供了一种杠杆投资方法,可以放大投资的潜在回报,同时也会放大投资的潜在风险。这种金融工具有助于确保市场的广泛参与性,今天也是如此。 这段历史充满了亦悲亦喜的剧情,其中就发生过以下这样的事情。一名返航归来的水手告诉一位富商一船新货到岸的消息。为了酬谢水手,富商请他吃一顿上等的红鲱鱼早餐。水手看到商人的柜台上放着自以为洋葱的东西,多半是觉得洋葱放在丝绸和天鹅绒之间极不协调,居然拿来当作吃红鲱鱼的佐料给吃了。他做梦也想不到,这只“洋葱”本可以养活整整一船的船员一年,因为它实际上是一只价格昂贵的郁金香球茎,芳名叫作“永远的奥古斯都”。水手为这款开胃品付出了惨重代价——东道主翻脸不认人,以重罪起诉,让他在牢里待了好几个月。 历史学家经常重新诠释过去。有些金融史学家就重新审视了多次金融泡沫中的事实,认为泡沫时期的定价可能也存在相当大的合理性。彼得·加伯(PeterGarber)是这些修正主义史学家中的一位,他认为17世纪荷兰郁金香球茎的定价比现在普遍认为的要合理得多。 加伯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事实资料,而我也不打算说郁金香球茎热时期球茎的价格结构没有任何合理性。例如,加伯揭示,“永远的奥古斯都”郁金香球茎是一种特别稀有的、美丽的球茎,即便在郁金香狂热发生之前数年,价格就已经很高了。此外,加伯的研究还表明,即使在球茎价格全面崩溃之后,个别稀有的球茎依然价格不菲,虽然价格只是顶峰时期的一小部分。 但是,加伯未能合理解释这样的现象:年1月,郁金香球茎以20倍的速度上涨,而在2月,价格下降的速度却更快。显然,正如一切投机狂潮中都会发生的那样,价格最终升至如此之高,以至有人认定应该谨慎从事,于是便卖出自己的球茎。很快,其他人也跟着卖出球茎。像雪球滚下山坡一样,球茎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刹那间,恐慌攫取了所有人的心。 政府部长纷纷发表官方声明,说郁金香球茎价格毫无下跌的理由,但是,没有人听得进去。交易商破产倒闭,拒绝履行购买郁金香球茎的承诺。政府出台一个计划,准备以10%的面值解决所有的合同执行问题,而当球茎价格跌破这一标准时,计划也宣告受挫。价格继续下跌,一跌再跌,直至多数球茎变得几乎一文不值,其卖价还不如普通洋葱。 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而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却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集合了货币自身和货币发行基础的、与国运息息相关的基本架构级泡沫。从这一点来说,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与目前的房价泡沫倒有些相似。 密西西比泡沫 事件的背景 公元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法国路易十四(LouisXⅣ,-年),史称路易大帝,他执政时期十分好战,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最终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法国当时的对外债务达到30亿里弗赫,而一年的税收只有1.45亿里弗赫。债务是财政收入的20多倍。 年,路易十四逝世,他的继承人只有7岁,由奥尔良公爵作为摄政王,在新皇帝年幼的时候主持朝政。摄政王为了挽救财政危机,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重铸货币,把货币的金属含量调低,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其次,打击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种腐败行为。通过这些诶措施大约增加了2亿多里弗赫的财政收入,无法从根本上化解法国的财政危机。 约翰·劳的主要思想 整个事件发生在法国,但主角是一个名叫约翰·劳(JohnLaw)的苏格兰人。 约翰·劳(JohnLaw)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出身于英国爱丁堡,青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年轻时的约翰·劳血气方刚,他在年一场决斗中杀了人而不得不逃亡他乡。约翰·劳在欧洲流浪时期仔细观察了各国的银行、金融和保险业,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金融理论。他认为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跟上来。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货币扩张能够吸引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加产出。这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十分相似。 他认为纸币本位制要比贵金属本位制更好,纸币本位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说白了,采用贵金属本位制,发行货币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银子。而金银等贵金属在世界上的储量有限,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金银的供给量。因此,在金属本位制下增加货币供应是很难实现的,纸币本位制就没有这个限制。只要政府愿意,启动银行的印钞机,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为了防止政府任意发行纸币,约翰·劳认为发行纸币必须有足够的硬通货储备,否则就会思路一条。 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高度赞扬说,约翰·劳的金融理论使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跻身于第一流货币理论家的行列之中。 约翰·劳在欧洲游历过程中结识了法国的奥尔良公爵,并成为好朋友。年,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去世后,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辅佐年幼的新国王。他正在为法国的财政窘态犯愁之际,约翰·劳的理论好像是向他抛出了一个救生圈。于是,一个大胆的试验正式上演。 事件发展的三部曲 第一步:年5月,约翰·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并且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按照现在的市场语言来说,通过发行纸币,政府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搞QE) 约翰·劳的银行事务经营得很成功,币值稳定。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预时常贬值。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最终于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但仍由其担任主管。 第二步:设立拥有垄断权利的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约翰·劳自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设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按照现在的股票市场语言,密西西比公司就是“一带一路”概念股),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因为当时的国债市场价值不断贬值,面值里弗赫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兑换里弗赫,而股票价格在不断上涨,以国债来购买股票可以获得暴利,引发了投机狂潮,并迅速席卷法兰西。 约翰·劳在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节节取胜,声望鹊起。约翰·劳希望能够通过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解除法国沉重的国债负担。实践他的金融理论的时刻终于到了。 第三步: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为政府筹集资金,试图最终能够化解法国的财政危机。 年约翰·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里弗赫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在年9月12日增发10万股,每股面值0里弗赫。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无论是豪门显贵还是村夫野汉,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劳氏股票中获得无尽的财富。股票价格涨了又涨,直线飚升。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早上出门一贫如洗的人,晚上归家时就可以腰缠万贯。最狂热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里弗尔被炒到里弗赫。各地的人都纷纷涌入股票交易场所,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广场。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赫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赫股票,年7月25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赫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危机的爆发 导火线点燃于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比较低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他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约翰·劳开始感到不安,通过摄政王来阻止孔蒂亲王的行为,但市场的信心从此开始出现裂缝,精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面对危机的临近,法国政府开始对市场进行干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里弗赫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 但政府的干预并没有挽救市场的信心,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但是,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政府甚至宣布强制征兵计划,召集巴黎所有穷困的流浪汉,提供衣服和工具,让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的通过巴黎街头然后来到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佯装到那里的金矿上干活。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国各地,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为了维持里弗赫的股价,约翰·劳还于年3月25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赫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金属货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到了年5月,约翰·劳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发布了股票贬值令,计划分7个阶段将股票的价格从里弗赫降到0里弗赫,同时也降低纸币的面值。约翰·劳和他的印度公司制造经济奇迹的神话突然破灭了。约翰·劳的指令马上就导致民众的恐慌,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资产,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股价在年9月跌到0里弗尔,到12月2日跌到0里弗尔,年9月跌到里弗尔,重新回到了年5月的水平。 约翰·劳使出了全身解数希望能够恢复民众的信心,但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民众的怒吼中。在股票崩盘中倾家荡产的法国人认定约翰·劳是头号骗子。年约翰·劳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四面楚歌中他重施当年逃亡故伎,连夜出走比利时。法国的支付方法又恢复到以硬币为基础的旧体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产连累“银行”这个名词在法国被诅咒了一个世纪。 从法国出逃9年之后,约翰·劳在无穷追悔之中客死他乡。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这样的文字:“这里长眠著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南海泡沫 南海泡沫事件(SouthSeaBubble)是英国在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为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於南海泡沫事件。 相比密西西比泡沫和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更加有名,而且影响力更大,因为它发生在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早在南海公司成立以前,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就曾与爱德华·哈利(年-年)讨论一个构想,让国家向某些企业授予权力垄断某地区的贸易,然后再从那些公司获取部分利润,以便让政府偿还因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欠下的大笔债务。这个构思很快就引起爱德华·哈利的兄长,即时任财务大臣(LordHighTreasurer)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的兴趣。在他的倡议下,南海公司遂于年透过国会法案成立,并从政府获得权力垄断英国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而这两个地区在当时被坊间视为商机无限,因此哈利对公司的期望很高,甚至夸耀地称之为“牛津伯爵的杰作”。 除罗伯特·哈利外,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组成。为了吸引这批商人加入公司,政府游说他们若购买为数达1,万英镑的国债,政府就会向他们提供六厘年利率,再额外每年提供8,英镑,以作回报。由于涉及开支庞大,政府当时更要求国会将酒、醋及烟草等货品的部分税收收益预留,以用于支付每年高达,英镑的利息。公司成立后,总部位于伦敦针线街的南海府,而主席则由约翰·布伦特爵士(SirJohnBlunt,年-年)出任。 在年,英、西签订《乌得勒支和约》,标志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步向终结。在和约中,西班牙准许英国垄断对西班牙美洲地区的奴隶贸易,而专营权很自然落在南海公司手上。奴隶贸易在当时被视为很赚钱的行业,南海公司的前景亦被看好。有关和约的签订被当时托利党政府视为一大胜利,因为南海公司成功为政府有效融资,并与由辉格党控制的英伦银行抗衡。 在年,南海公司进一步从奴隶贸易中取得优惠待遇,到年更向政府多买额外万英镑的公债。但好景不常,西班牙在年与英国等国交恶,并爆发四国同盟战争,南海公司的前景一度暗淡下来。可是,公司却仍然强调前景明朗,并在年邀请英皇乔治一世加入董事局成为总裁。 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SeaCompany),公司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年年初约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镑以下的水平,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年才正式结业。 南海公司创办人牛津伯爵 泡沫以后 在年12月8日,国会召开,并随即就南海泡沫事件展开调查,其中下院更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专责调查。为了阻止局势恶化,下院的罗伯特·沃波尔曾建议英伦银行及东印度公司各购入万镑的南海股票,虽然这个建议得到国会支持,但最后没有落实。到年1月,国会通过法案禁制南海公司董事离开英国,并著令要他们如实交代他们拥有的资产价值。下院的秘密委员会随后在年2月发表调查报告,指南海公司进行非常严重的诈骗及贪污活动,另外又伪造公司账目,此外部分董事又与官员私相授受,其中更有董事透过不法投机活动而赚取可观利润。 在下院的报告中,受牵连的官员包括曾受贿的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邮政总局局长老詹姆士·克拉格斯、南方大臣小詹姆士·克拉格斯、甚至乎是内阁掌权人斯坦厄普勋爵及巽得兰勋爵等等。 其中,艾思拉比在年1月被迫辞任财相,其后更被起诉犯下“最声名狼藉、危险和罪大恶极的贪污罪”,至3月被下院裁定罪成,除了被遂出下院外,更被判监禁在伦敦塔内;至于克拉格斯父子两人在举国痛骂下分别在3月和2月去世。此外,在沃波尔的维护下,斯坦厄普勋爵、巽得兰勋爵及部分人士最终被判无罪,但值得注意的是,下院认为坦厄普勋爵无罪的票数仅仅比有罪的票数多三票。 随後在国会通过法案下,南海公司董事们的财产被充公,总值2,,英镑,不过其中,镑退还予南海公司董事们,作为他们基本营生所用。以主席约翰·布伦特爵士为例,原本拥有18.3万身家的他充公後只剩下5,镑;至于馀款则用於救助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受害人。经调查后,委员会得出南海公司的股本在年年尾时共值3,万镑,其中只有2,万镑股本分配予持股人,其馀1,万镑诈骗得来的股本仍由公司持有。在这笔款项中,最后有万镑被用以瓜分为股息,每股派息作价33镑6仙令8便士,以作为对南海股票持有人的补偿。 另一方面,南海公司曾经透过其股票利润借出贷款合共1,万镑,借款人士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包括位下院议员。在沃波尔协助下,这批曾向南海公司贷款的人士只要还清贷款的10%,便已算清还整笔贷款,而这个10%的限制在后来获进一步下调至5%。此外,南海公司原先承诺向政府额外缴付的最多万镑,亦获豁免。至此,南海泡沫事件大致上获得解决。 历经泡沫后,南海公司没有因此倒闭,而且还拥有为数4,万镑的资产。不过,南海公司在此后也没有在南美贸易业务上发展起来,它仍然是一所协助政府处理债务的公司。在年,西班牙政府向公司提供10万镑以撤销公司在南美的部分贸易优惠,自此公司退出其贸易业务,但其享有的剩馀贸易优惠则一直迟至年才告撤销。南海公司所剩馀的股票于年获赎回或变换成国债,南海公司遂正式成为历史。 泡沫影响 南海泡沫事件与年的法国密西西比公司及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是西方历史早期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其中南海泡沫事件中的南海股价如泡沫快上快落的情况,更被後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南海泡沫事件对英国带来很大震汤,国人对股份公司留有阴影,而在事件中制定的《泡沫法案》一直到年才予废除,反映国民经过长时间才慢慢对股份公司重拾信心。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在南海泡沫事件中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在第一次进场买入南海股票时曾小赚7,镑,但第二次买进时已是股价高峰,结果大蚀2万镑离场。牛顿曾因而叹谓:“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可见事件影响之大。 在调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国会秘密委员会委任了查尔斯·斯奈尔为南海查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结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严重的诈骗及做假账等等的舞弊行为。委任第三方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在後世被加以采纳,成功减低了企业舞弊的风险,在日后大大促进了特许会计师及核数行业的长足发展。 在政治方面,辉格党政府自此持续主导政坛至年,期间只曾有托利党的标得伯爵在年至年短暂出任首相,其余时间尽由辉格党人任相。 韦雅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4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荷兰郁金香销毁数百万,这束请珍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