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花都是一种美好

酒杯状的花朵,分外娇美且亭亭的主干,剑形的叶子苍劲有力——郁金香在诗人笔下是“绿杯中的美酒”“晴朗夜晚的月色”,在华农,它们不仅散发着美酒般的芬芳,更与华农、华农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引领着我们走进科研的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追根溯源,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科研之花与华农的故事。

(显微镜下的郁金香花芽)

郁金香园的“前世今生”

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属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多年生、长日照草本植物,喜微酸性沙质壤土,种球夏季休眠并完成花芽分化、秋冬季在土下生根并萌发新芽。其花姿典雅高贵、清新隽永、花朵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华农也不例外。

而近日,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楼前游人络绎不绝,多平方米的小园里,近20种郁金香竞相开放,吸引无数赏花人前来观赏拍照。

据悉,30多年前,中国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球根花卉(主要是百合和郁金香)种球国产化问题。而我校园艺林学学院自年起开始组建球宿根花卉研究团队,培养适合中国环境条件的郁金香新品种。

为了更好地观察郁金香的生长和开花情况从而进行品种筛选,球宿根花卉研究团队于年从荷兰引进一批实验材料,分别在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楼前、学校后勤集团基地以及园林学院花卉基地等三处共种植了30种不同花期、颜色、瓣型和株高的郁金香材料近6万株,今年的种植则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楼前和花卉基地。郁金香由此在狮山脚下“安家落户”,华农的科研学者们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它们,而郁金香也用美丽的身姿与科研的成果回报了他们。

美丽背后的“无名英雄”

花为知己者香,芬芳馥郁的郁金香离不开爱花人的精心培育。在华农,负责这一工作的不是花匠,而是园艺林学学院郁金香团队的全体师生们。

对于他们而言,时间轴是根据郁金香的生长历程划分的:十一月到一月份种郁金香;三、四月郁金香陆续开放,也是团队开展相关研究最忙碌的时候;五、六、七月份收集郁金香的种球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采后处理;八月份则要将种球放入4摄氏度的冷库,进行十二周的低温处理,以确保第二年郁金香还能绚丽绽放。一年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和郁金香打交道。

郁金香的种球种植对于研究意义重大,也是最辛苦的一项工作。学生们通常早上八点就到达基地开始干活儿,搬土、运球、种球、浇水,这些繁重的劳动需要带着耐心一遍又一遍地做好,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的午饭也直接在基地解决,直到日落西山才收工。

他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