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国外农业科技园发展启示录科技多元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起到了农业科技创新、主导产业凝练、龙头企业孵化等积极作用,园区功能也逐渐增强。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而国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步伐比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已逐渐建立起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并且,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处在规范发展阶段。与我国相比,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在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方面发展先进,这些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经验 1、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园区整体效益良好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利用先进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俄罗斯农业科技园区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到农业中,在卫星导航下,拖拉机可以在田间精确作业,误差在0-2厘米之间,与未利用卫星定位系统之前相比,粮食产量提高了1.5倍。 美国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对物联网的利用率高达80%,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动态、精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畜禽疾病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仅能节省时间和资金,还可以将农药使用降到最低。 以色列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水平较高,植物栽培温室区域,相关技术人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灌溉、施肥、温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在蔬菜种植区域,水肥浇灌可以由智能化设备来自动控制,水量控制、水肥和农药的配置比例,均由终端自动控制系统负责。在以色列农业科技园区中,水肥一体技术极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将此技术运用到农作物栽培方面,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40%—60%,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30%—50%。 2、运用无公害农业生产方式,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区内的成春农场,该农场最大的特点是打造尖端绿色农业基地,聘请国内外农业技术专家,推广、应用全球最新农业科技,发展健康无害的农业。成春农场使用气耕法种植蔬菜,即在装有空调的温室内,将植物根部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喷洒富含肥料和营养物质冷水,且冷水是以雾水的形式喷洒,不需要喷任何农药。利用气耕法来种植蔬菜,不仅蔬菜富有营养,而且质量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以色列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在种植粮食时,在拖拉机上配备了计算机和自动装置,可以实现从犁地到收割一体化作业,并以最小化的成本提高操作速度,降低燃料消耗。 意大利农业科技园区,利用电脑来控制鸡舍,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和产量,最主要的是能够解决农场释放异味、鸡粪污染环境等问题,这样还不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目前该农场的鸡蛋供应量占本地鸡蛋市场的10%。 3、农民组织化程度高,促进园区规模化发展 国外部分农业科技园区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进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美国农业科技园区是由州农学院来负责农业开发、宣传和相关培训等,同时,由全美约个非盈利性合作社提供信贷、加工、销售以及储运服务。在美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中,呈现出“家庭农场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十农业科技园区”的组织模式,且非常完善。 以色列农业科技园区借鉴莫沙夫模式,加入莫沙夫的成员互相帮助,服从于集体利益,在示范农场的运行中,逐渐形成了“家庭农户+莫沙夫+示范农场”的运行模式。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园区发展日益规模化。 4、资源利用充分,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有效利用了当地特色资源,走特色化农业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美国政府对于各种农作物产业带作出了科学、系统的规划,并且90%的农场严格依照产业带划分,只种植一种特定的农作物,而各个农业科技园区在技术推广时,将精准农业作为推广主体。据新华社年9月新闻消息显示,目前美国的特色农业发展良好,年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 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当地都市农业地少人多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大力推行当地特色农业。新加坡农业科技园区主要种植观赏用的热带鱼、胡姬花和卓锦万代兰等,每年的平均出口值超过万美元。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由此荷兰建设了大约家观光型科技园。其中发展最好的是哥肯霍夫花卉园,该地面积只有32hm2,主要种植郁金香,每年3至5月郁金香节期间,吸引各地游客超过万人,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超过万欧元。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发展综合型园区经营模式,推进园区多元化发展 为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向多元化发展,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区域园区需求多样化的现状,探索出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综合型经营模式。分析现有经营模式的优缺点,包括合作社带动型、集团化发展型以及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等模式。并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构建“龙头企业+合作总社+合作分社+基地+农户”的综合型经营模式。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活动,并运用入股形式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包括设备、资金、技术、信息入股。同时,农户可以选择成为园区工人,也可采取带地入股方式,成为园区经营者和管理者,推动园区建设的不断完善。此外,农户也可以采取租赁反包的方式,将园区内的一部分土地独自承包,充分发挥园区优势,采用园区内先进的技术作为指导,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总而言之,采取以上具有综合特征的经营模式,能够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朝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型”绿色农业 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应以打造智慧生态农业为目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智能化管理,培育绿色农产品。园区管理者应建立园区农业物联网网络体系,运用无线网络、感知、控制、GIS等技术,对园区土壤、水分分布、苗情、病虫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并对园区种植产品所有环节信息进行收集、传输、管理与控制。同时,通过物联网、云技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分析和评估,进而为农业生产者、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可行处理方案。此外,采用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对园区农产品信息进行记录、监督。根据作物特征和地域差异,有效调整相应数据信息,实现园区农产品生产监管的智能化,推动园区农业生态、绿色、高效发展。 3、建立科技战略联盟,完善园区科技服务体系 为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企业应与农业科研院所的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科技战略联盟,进而优化园区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根据园区技术创新目标,探索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包括园区联盟项目形成、园区联盟内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联盟效益分配等机制,避免联盟中出现信用缺失所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 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明确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服务体系的产权、职责和管理规范,形成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注重与科研单位、农村信用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加工、运输等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支撑。 此外,通过网站平台、学习交流会、联谊会等多种方式,宣传园区技术创新联盟,并组建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农资销售中心等,为企业与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咨询等服务,促进园区各参与方的协同发展。 4、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完善的园区生态环境,是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应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农业科技园区内,运用厌氧发酵、污水减量、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形成第三方废弃物治理机制,以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机制,实现园区内秸秆原料化、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应用。并且,在农业科技园区内建立农业废弃物机械化集中处理场,运用废弃物集中处理技术,促进园区农业废弃资源在肥料中的利用,从而改善农业科技园区的生态环境。 此外,园区应积极采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制气、太阳能采暖系统等技术。并且在园区内探索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通过建设沼气工程,加工有机肥料,开展废弃物等多途径资源化利用,进而保护园区生态环境。 5、建设园区全覆盖信息网络,打造一批高科技园区 依据园区优势与经营模式,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信息网络,加强园区软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园区内资源合理配置与特色互补,逐步发展成为高标准、综合性示范园区。加大网络建设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构建规范、统一、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与信息资源的有效结合,从而打造具有高端信息系统的科技园区。 同时,建立农业信息采集系统与数据库,丰富信息来源,及时收集市场供需、产品价格、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为园区网络系统提供信息资源。并通过建立信息预警系统,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加工与处理,提高园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进而打造一批高科技农业科技园区。 《蔬菜育苗,17年这些问题我们最容易忽略》(植保圈)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应该让最有经验的管理者来进行此项工作,但很多育苗厂认为浇水很简单,在管理上存在很多误区。 1、喷头质量较差,造成浇水不均匀工厂化育苗浇水是个最重要的管理环节,不好的喷头一是容易堵塞,浇水不均匀,有的地方还滴水,造成穴盘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度又太大。选个好的喷头很重要,合理布置间距,经常检查、清洗过滤网,防止堵塞。 2、浇水时间要选好,防止夜晚叶片表面有水珠夏季高温育苗,夜晚叶片要保持干燥,如果叶片有水,夜晚高温,容易诱发病害,苗子容易徒长。一是浇水时间,17:00之后尽量不要浇水。 二是17:00之后开风机时尽量不要再开湿帘,特别是夜晚,尽量不开湿帘,防止夜间湿度过大。高温季节避免中午时浇灌进水,防止幼苗受冷水刺激,影响生长。 3、浇水过多造成茎叶生长量过大夏季为防止缺水,往往浇水量过多。浇水量过多,基质表面容易出现绿藻,根茎部容易诱发病害;地上部茎叶茂盛,而根系相对稍差,这种苗子在穴盘中看着较好,但定植到田间后则缓苗慢,生长势弱。另外苗子也不容易从穴盘内拔出。正确的浇水也应该见干见湿,干长根,湿长叶。 发芽率种子发芽率低造成苗盘不齐。穴盘育苗一定要选用发芽率高,发芽势高,发芽整齐一致的种子,发芽率至少要达到95%以上。如果发芽率低,不仅是造成苗子不够的问题,浪费了基质、人工,浪费了空间等等,会造成育苗费用成倍的增长。 可采取每个穴盘有10%左右的播2粒种子,便于将来补苗。造成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除了种子方面的因素之外,在高温季节育苗过程中与以下因素有关。 1、种子高温闷死不发芽高温季节育苗,播种后在夏季高温季节基质内部温度会达到50℃,这种温度条件下,会造成种子窒息死亡。应采取措施降低基质内部温度,如遮阳、选择阴天播种等。 夏季高温播种后,一般从9:00-17:30前,要设2层遮阳网遮荫。使白天温度在27~32℃为宜,夜温尽可能降低。覆盖遮阳网后仍要坚持放风,以防蒸苗。待芽出齐后,可逐渐撤下遮阳网,夜间要留风口通风,以拉大温差培育壮苗。 2、播种后最好覆盖蛭石穴盘播种后覆盖有2种方法,一种是用蛭石,另外是用原来基质。现在很多育苗企业为了省事,播种后用原来基质覆盖,这样的覆盖方法对出苗有一些影响,正确的覆盖方法是用粗蛭石进行覆盖。 覆盖蛭石一是浇水时不容易造成冲刷,二是蛭石本身是高温消毒的,不容易诱发根基病害,三是蛭石与基质2种持水特性不同,不容易造成基质水分由毛细管上升的作用,形成穴盘表面干,内部湿。覆盖基质的颗粒要适当粗些。 3、夏季蔬菜育苗覆盖地膜有危险有的育苗厂在播种后为了降低基质水分蒸发,采取覆盖地膜的做法,在夏季播种后穴盘上覆盖地膜有很大风险。 第一,盖上地膜后,地膜与穴盘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产生高温造成闷种。尤其是在大棚内育苗,如果穴盘装的基质不是很满,地膜覆在上面之后,等于给它扯上了二膜,同时在夏季高温季节,穴盘内的温度能达到50℃。若平时再不注意对苗床的降温,温度湿度把握不好,闷种现象就极易发生。 第二,如果地膜不能及时撤出,穴盘内种子出土后碰到地膜易烫伤幼苗。刚刚从营养土中拱出的幼苗很“娇气”,其耐热性很差,在高温下极易发生萎蔫,而且一旦碰到在太阳直射下温度较高的地膜,很容易烫伤生长点。 基质的使用(1)首先要了解基质的成分,了解基质的基础养分情况。另外每一批基质理化特性都多少有些变化,因此一批基质购进之后,要检测基质的基本理化特性,特别要了解基质的电导率、持水特性、通气特性,为幼苗的水分和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2)如果是自配基质,要注意不同物料的比例,反复试验,以草炭为主的,要选择质地良好的低位草炭,与无机物料混配时比例不能低于40%;以腐熟有机物料为主的,一是要保证腐熟度要适宜,二是要注意颗粒的大小,一般过孔径5mm的筛子即可。 穴盘的重复使用穴盘重复使用前一定要消毒,避免前茬育苗的病菌带入到下一茬,消毒方法一般采用40%福尔马林倍液浸泡苗盘15~20min,覆膜密闭7d后揭开,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使用。 有些穴盘苗本身带有根部病虫害,如根结线虫,如果这类苗子栽入地中,会引入线虫,因此在商品苗运输、购买中一定要注意苗子本身的带病问题。 苗床铺设不当造成根系下扎穴盘育苗作为护根育苗的一种,其优点之一是避免定植时对幼苗根系的损伤。但现在很多育苗厂由于苗床设置不当,造成根系大量伸出穴盘底部,定植时幼苗根系损伤很大。 根系有喜水特性,如果苗盘直接放在地表,或者能保持水的物体上(如穴盘底部铺塑料薄膜、毡布等),会造成根系大量伸出苗盘,将来定植时造成根系大量受损。防止根系下扎伸出穴盘正确的做法是穴盘放在苗床上,或者穴盘放在地面地布上。 运输不当,造成幼苗质量下降运输对幼苗的质量有很大影响,特别是高温季节和寒冷季节运输幼苗。 1、夏季防高温(1)运输前苗子的管理:苗子在运输前一定要炼好苗,装筐前叶子上面不能有水珠和露水,同时保持基质适宜湿度。这需要通过合理浇水,开风机降低棚内湿度来决定;装苗之前要在一天当中温度最低的时候,也就是早上进行,这样装车后苗子内部不容易发热。夏季育苗最好在阴天下育苗。 (2)运输车辆:要选择通风的车辆,苗筐也要选择透气的。运输过程中上面覆盖遮阳网。另外还要做好防雨措施。 (3)苗子运到基地后的管理:提前整理好土地,苗子到基地后抓紧时间移栽。苗子到基地后将苗筐从车上尽快搬运下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上部覆盖遮阳网。1天时间一般苗子不会缺水,不用补水。放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8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天赏花怎么能够错过它,个头不大却十分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