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环保,能碰撞出什么火花电网头条
河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53.html 年的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当电网遇上环保,会擦出什么火花? 火花1:光电、风电红红火火闯九州 大自然孕育万物。汲取了大自然能量的光电、风电是人们喜爱的绿色电能。 6月,晴空万里,草原新绿。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张北草原上,蓝晶晶的太阳能板和白色的发电风车,汲取着大自然的能量,点亮了一座座璀璨都市。 张北草原上有一个“储存”风与光的工程,它是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集风电、光伏、储能及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示范工程,拥有30余项前瞻性新技术,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设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以下简称“张北柔直工程”)首次成功实现四端联网方式带电运行,这标志着世界首个四端柔性直流环形电网组网成功,规模级“纯”新能源动态送出和消纳的关键技术得到验证。 据了解,张北柔直工程是占领世界电网技术制高点的创新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是国家电网服务低碳奥运的绿色工程,将有效支撑冬奥场馆实现%清洁能源供电,同时每年可向北京地区输送约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节约标煤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近年来,国家电网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低碳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创新清洁能源利用方式,推动新能源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发展,以绿色低碳高效的充足电能,全力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目光转到风光资源更充足的大西北,青海的三江源是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的美誉,生态作用重要而特殊。为保护青海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自年开始,国家电网在青海先后开展“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5月9日,国家电网在青海启动“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连续天对三江源16个县和1个镇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这期间上述地区所有用电均来自水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实现用电零排放,预计可促进清洁能源就地消纳5亿千瓦时,减少燃煤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6万吨。 截至年年底,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6.8%,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利用率95%以上。目前,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3.5亿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 火花2: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绿竹连绵,溪水欢流,精致优雅的小洋房被青山环抱。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已成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座地标。 15年来,余村关闭了矿山、水泥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成了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49岁的潘春林在余村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农家乐“春林山庄”,他是村子里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人。曾经,他在矿厂负责运输矿石。矿厂关闭后,潘春林开始思考新的出路。当他看到周围的荒山逐渐变绿,开办农家乐的想法萌发。 “你看,我们这里环境多好,供电服务也很不错呢!”潘春林笑着介绍,现在游客们的需求越来越高,农家乐中的电器也不断增多,趁着旅游淡季,潘春林更换了一些大功率的空调。 清明假期、五一假期之后,余村的旅游业复苏,潘春林又忙碌起来。“现在我的手机上安装了‘网上国网’APP,可以实时看到用电数据和负荷分析,还能提供用电建议,对我们节省电费很有帮助哩!”潘春林开心地说。 潘春林的良好用电体验得益于浙江湖州供电公司开展的生态农网“一村一规划”。“一村一规划”加快了新时代乡村电气化建设进程,创新了生态配电网“线杆融景、变台为景”,促进余村户均配变容量从3.27千伏安提升至8.6千伏安,远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年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5千伏安的标准水平。如今,余村已全面实现生产生活电气化,成为生态配电网示范区。 不仅如此,年,国家电网还在安吉县进行了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为打造美丽乡村增光添彩。有了充足的清洁电能,安吉的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建成了国家级电气化农业重点实验室;电气化流水线设备、电锅炉等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电景区、全电民宿让产业兴旺的同时也留住了“绿水青山”;数字驱动让柔性负荷控制等技术深入校园,千家万户乐享智慧家居,实现用能绿色转型。 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旅游母港一带,停靠的船舶静静地享受着清洁的岸电,没有了轰隆隆的噪音和黑乎乎的油烟,整个港口江水清澈,风景迷人。 近年来,国家电网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电能替代,不断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为服务长江流域生态大保护建设,国家电网建成了三峡坝区绿色岸电实验区,统一了长江沿线港口岸电建设标准体系,制定了首个内河岸电设施团体技术标准,推动长江沿线港口岸电全覆盖。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积极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力建设充电桩,充分发挥智慧车联网平台作用,截至年年底,累计接入充电桩43万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成为关键措施。当冬天来临时,北方农村的很多居民不再购买煤炭,而是打开电采暖设备。这源于国家电网全力推进“煤改电”工程建设,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年“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按期完成,总投资亿元,惠及个村万户居民,减少散烧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万吨。 火花3:人、工程与自然和谐统一 5月的秦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在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徐家坪镇,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在秦岭深处的百米高空架设电力线路。一根根银线横跃天际,跨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完美融进了青山绿水的画卷中。 这是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现场。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首条专门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投运后,每年将输送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到华中地区。 工程沿线的汉中市是全球闻名的“朱鹮之乡”。39年前,专家在汉中市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依赖秦岭山区独特的环境优势和专家们的精心保护,目前,汉中地区野外朱鹮种群已达多只。 为保护朱鹮这一珍稀物种,国家电网特意在工程设计时把汉中市勉县至洋县段走径向北进行适度迁移,绕过了朱鹮保护区。此举增加线路长度近40千米、增加投资费用1亿多元,但为朱鹮守护住了一个安心栖息繁衍的乐园。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始终坚持环保理念,开展绿色施工。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施工人员通过线路高跨方案、杆塔高低腿设计、采用架空索道运输材料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西藏,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沼泽湿地、高寒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沿线分布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工程建设预算中,国家电网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冻土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等专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现了人与自然、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该工程荣获年中华环境奖。 在长江沿线,向家坝—上海±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途经8个省(直辖市),4次跨越长江,全面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年被评为“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在青海玉树地区的电网建设施工现场,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施工人员采用骡马运输施工材料,蜿蜒的山路上,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 多年来,国家电网积极开展电网环境保护领域科研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多项成果已发挥重要作用。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测量、预测、控制形成完整技术体系,降噪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和循环再利用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水土保持监控核查技术系统平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在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和石门二路交叉口有一个静安雕塑公园,每年春天,这里的樱花、郁金香争相绽放,再加上这里有很多颇有艺术气息的雕塑,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赏游玩。人们只知道这里风景秀美,却很少知道在公园的地下有一个千伏变电站,源源不断地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千伏静安变电站是国内首座超大容量、多电压等级、千伏全地下变电站,且位于上海市市中心。在它投运前,上海地区的千伏变电站全部分布在城市周边及远郊地区。 为保护静安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国家电网创新应用了多项新技术、新工艺,该工程也荣获年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如今,千伏静安变电站与其上方的静安雕塑公园、自然博物馆融为一体,已安全运行10年,是名副其实的“环境友好型”变电站。 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国家电网还加强环境因子实时监测,注重废油回收、六氟化硫回收、废旧锂电池再利用,全力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绿色电网已全面铺开,清洁的电能激发了城市的活力,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守护了我们美丽的家园。 作者:许天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yy/10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河长流无尽时中国青年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