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救死扶伤”是医者最重要的职责,而当医者成为了患者,面对来势汹汹的帕金森病,她表现出强大的心态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今天的最美郁金香栏目,我们将带您认识一位坚强的重庆帕友——冯炳英。

冯炳英

冯阿姨是一名妇产科的医生。到了退休的年纪,由于业务熟练,体力和精力也都充沛,她便选择了坚守岗位,继续发挥自身价值。

然而好景不长,原本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病魔打破。年,她发现自己的双腿逐渐变得僵硬,动作也变得迟缓,种种奇怪的症状仿佛潜伏在身体里的病毒,逐渐向全身蔓延开去。

作为医务工作者,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一双灵巧的手。受到病情的影响,冯阿姨的手写字就和她的躯体一样,再也舒展不开,飞舞变成了蜷缩,变得越来越小。

从“仁心医者”到“提线木偶”

出于医者的职业敏感度,冯阿姨没有放任病情发展,而是抓紧就医,很快便确诊了帕金森病。

漫长的药物治疗开始了。在最初的药物蜜月期里,她并未真正认识到帕金森病的可怕之处。

靠着按时服药,冯阿姨仍然坚持工作,还能参与简单的门诊手术。她甚至曾一度认为,帕金森病也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一样,依靠规范的药物治疗,就能一直与其和平共处。

病情的发展打破了她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到了年,原本的“灵丹妙药”只能够维持一小时的正常活动,并且还伴随严重的异动。

此时,别说是手术刀,拿起筷子吃饭对冯阿姨而言,都非易事;全身抖动、疼痛更是折磨得她整夜不能入眠;她每天都需要在家人的搀扶下才能下床,下床后行动极为迟缓,好几次突然失去重心,直直地跌倒在地,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重创。

回想起那段时光,冯阿姨说自己就像是随时需要人提着线的木偶,一旦别人放手,木偶就只能软软地瘫倒在地上。

她从医者变成了患者,经历着一段坎坷、绝望的抗帕之路。从服药、换药到无药可医,她好像已经无路可走了。

从“提线木偶”到“田螺姑娘”

正值生活走投无路之际,冯阿姨的主治医生——医院的刘海鹏教授向她介绍了帕金森病治疗的一大利器——脑起搏器手术。面对这一先进的疗法,即便曾是医者,冯阿姨也有着和普通患者一样的顾虑和恐惧。

此时,医生、家人和帕友们给予了冯阿姨勇气和信心。家人们大力支持她手术;医生向她详细科普了脑起搏器的工作原理和手术过程,评估了她的病情,还介绍她认识了很多受益于脑起搏器手术的帕友,帮助她通过帕友们的现身说法作出直观的判断。

年4月,冯阿姨下定决心接受手术治疗。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如今她的生活几乎焕然一新。

在家里,冯阿姨从提线木偶变成了田螺姑娘,重新操持家务,照顾家人的起居;在外面,她从集体活动的常年缺席者变成了积极分子,老同事、老同学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外出游山玩水也不担心。

术后生活上的种种变化数不胜数,不过千言万语都抵不上冯阿姨的一句“巴适得很”!(巴适得很:常见于巴蜀地区,形容“极好,非常舒服,很合适”。)

特别说明:本文中的患者肖像已授权美敦力使用

相关阅读

美家课堂

关于帕金森病的三级预防,你听说过吗?

医者仁心—来自主治医生的寄语

刘海鹏教授

医院

神经外科

寄语冯炳英:

帕金森病来势凶,治疗方法已技穷。

历经坎坷行手术,脑起搏器显神功。

介绍

刘海鹏,男,副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伽玛刀治疗专家。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三十年,擅长立体定向手术及原发性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对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全国率先开展颅内疾病的X刀治疗,对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伽玛刀)有较高造诣,是国内著名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专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并参写专著多部。

门诊信息

专家门诊:每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陆军医院医院门诊部5楼神经外科诊区

帕友们,快来投稿吧!

即日起,美敦力脑起搏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yy/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