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作为中药的精华和特色,对保证中药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医生在临证处方时,常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炮制品,有目的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炮制品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对中医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中国药典》年版中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longaL.、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郁金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的功效。郁金作为传统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现已有数百个含郁金的中成药。本文对郁金炮制沿革进行整理分析,同时从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方面对郁金的现代质量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郁金炮制工艺的传承、临床炮制品的正确选用、质量评价及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1郁金炮制沿革及工艺研究

        1.1古籍记载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很多书籍及文献记载的郁金炮制沿革需要勘误。因此,本文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1]和《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2]为线索,通过网络检索、电子文献书籍,并结合可查阅的原本著作,整理总结年以前历代医药古籍中郁金的不同炮制方法。由已查阅的文献可知,郁金炮制记载始于唐代《药性论》[3]:“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这是醋郁金的最早记载。宋元时期对郁金炮制方法进行了丰富,如捣;炮;甘草煮后片切,焙干;雪上煮透切;浆水、生姜、皂荚煮软切;研;剉(锉);防风、皂荚、巴豆、河水煮后捣;皂角水煮;皂角、巴豆煮;浆水浸透焙干;皂荚浆水或酸菜汁煮;湿纸煨;皂角水煮切片焙干;皂荚汁煮后炒干;烧存性,为末;磨汁等。明代主要增加了醋煮、酒制、生姜汁浸等方法,并对一些炮制方法进行了优化,如去皮切炒,水洗焙、炒等。到清代大多为对前期方法的继承和发扬,并对郁金炮制方法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更多采用酒制和醋制法。具体炮制方法见表1(重复炮制方法仅列举先查阅到的文献)。

1.2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炮制规范记载

历版《中国药典》均收载有郁金炮制方法。年版记载“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透后切片晒干即得”。年版改为“洗净,润透,切片,干燥;或洗净,干燥,打碎”。年版修订为“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打碎”。该方法一直沿用至年版。年版修订为“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取消打碎的方法,并沿用至今。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多地炮制规范仍保留打碎的方法,同时在本课题组进行标准化项目研究时发现,由于郁金药材特性,工业大生产中干燥药材浸润切薄片十分困难,且浪费严重。

此外,郁金其他临床常用饮片,如炒郁金、醋郁金和酒郁金,历版《中国药典》均未收载,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年版和各地炮制规范均有收载,并对其性状、炮制方法等作了规定。对历版《中国药典》及各地炮制规范进行总结归纳,发现郁金炮制方法以切、清炒、醋炙和酒炙为主,见表2,各地炮制规范仅列举最新版。

1.3现代炮制工艺研究

冯友银[40]结合工作实际,建议采用粉碎机去筛板打碎的方法加工,以解决润切法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工效近百余倍。黄文华等[41]摸索了适合郁金的加压浸泡方式和时间,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干燥温度对饮片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干燥温度。石典花[42]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温郁金的醋炙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的醋炙工艺。顾敬文等[43]以吉马酮含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的桂郁金醋炙工艺,为桂郁金醋炙标准提供理论依据。郁金作为多基原药材,现有研究多为桂郁金炮制工艺研究。打碎法虽然简便,但会造成大量碎粉,因郁金多以煎剂入药,碎粉会影响熬制。因此在进行工艺研究时,应立足传统给药方式、功效与现代化学成分相结合,筛选出适合郁金4个基原药材的炮制工艺,保证其临床安全有效性。

2郁金现代质量评价方法

        2.1鉴别

2.1.1性状鉴别《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收录了郁金及醋郁金饮片性状,《中药炮制学辞典》收载了郁金、醋郁金及酒郁金的性状,同时各地炮制规范也有所记载和描述。《中国药典》从年版开始才对郁金饮片性状特征做出规定:“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中国药典》年版沿用。张付轩等[44]通过文献查阅及鉴别经验总结了郁金鉴别要点,为郁金药材加工、验收、检验及使用过程提供参考。

2.1.2显微及薄层鉴别郁金显微鉴别特征在《中华本草》等书籍中均有描述。《中国药典》年版开始收录,包括根被细胞、油细胞、内皮层细胞、导管等。同时在《中国药典》年版开始收录郁金的薄层鉴别方法。彭非等[45]结合莪术醇、莪术烯醇、异莪术烯醇和莪术二酮作对照品,建立了郁金薄层鉴别方法。《最新中草药真伪鉴别实用大全》[46]中收载了以芳樟烯、莪术醇、姜黄酮和芳姜黄烯等为组分的薄层色谱方法。

2.1.3其他鉴别方法陈毓亨等[47]应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温郁金和川郁金进行了研究。李羿等[48]针对郁金鉴别样品预处理较为繁琐的问题,探讨了电子鼻在多基原郁金快速鉴定中的应用,以期探索一条实现中药材快速准确鉴定的新途径。郭昊等[49]采用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对温郁金和桂郁金进行了聚类分析,为快速有效鉴别温郁金和桂郁金提供了方法参考。黄美爱等[50]选用温郁金、黄丝郁金、桂郁金及1种非正品川郁金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并结合差热分析(DTA)对所选4种郁金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对郁金不同品种进行鉴定的方法。此外,还有荧光检查(黄丝郁金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有亮黄色荧光,内皮层呈蓝色环)[51]和化学定性(取郁金切片加乙醇及硫酸各1滴,含姜黄素细胞部分则呈明显紫色或紫红色反应)等方法[52]。

2.2浸出物检测

由于中药自身特性,浸出物检测常作为质量控制手段之一。《中国药典》中未规定郁金浸出物,但很多学者进行了郁金浸出物的研究。张军等[53]参照《中国药典》年版四部通则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热浸法测定了郁金及其醋炙品水煎出物含量。李敏等[54]对比了郁金浸出物提取方法,并检测了黄丝郁金浸出物含量。

2.3含量测定研究

在前期研究中,学者们对郁金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如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黄丝郁金及其醋制、酒制样品总姜黄素的测定[55];郁金水溶性多糖分离和含量测定[56];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郁金中姜黄素的含量[57]。随着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普及和其他更先进仪器的应用,郁金含量测定方法趋于成熟。目前对于郁金质量标准的控制方法多采用HPLC测定其指标/有效成分。An等[58]建立了HPLC检测温郁金蒸制前后含量变化的方法。张军等[59]采用HPLC法测定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中吉马酮和姜黄素含量,并建议吉马酮为温郁金、桂郁金和绿丝郁金饮片的质控指标之一,姜黄素为黄丝郁金饮片的质控指标之一。马铭研等[60]使用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并建立了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温郁金中姜黄素和吉马酮的含量方法,对温郁金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创新和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在总结郁金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测多评法检测郁金饮片中姜黄素类成分,正在积极对郁金饮片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为郁金饮片质量控制提供借鉴[61]。张军等[62]分析了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中挥发油成分,认为吉马酮可作为温郁金、桂郁金、绿丝郁金的含量测定指标成分;姜黄素、姜黄酮、芳姜黄酮等可作为黄丝郁金的含量测定指标成分,为该饮片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刘晶等[63]同时测定温郁金挥发油中β-榄香烯、莪术醇、异莪术醇、吉马酮、莪术二酮5种成分含量,为温郁金质量控制提供了1种新的方法。

2.4指纹图谱研究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综合可量化的鉴定手段,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对评价中药和提高中药质量,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袁敏等[64]采用裂解色谱法测定,运用模糊聚类法分析比较各地郁金的指纹图谱,并考察了裂解温度、裂解时间对指纹图谱的影响。陈爱瑛等[65]根据温郁金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性,建立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温郁金药材质量控制提供1种新的思路。李敏等[66]和张娜等[67]建立了温郁金和绿丝郁金HPLC指纹图谱。刘敏等[68]采用HPLC指纹图谱法和SPSS聚类分析法,结合牻牛儿酮的测定,对浙江不同产地19个温郁金样品进行聚类分析,为全面有效地评价温郁金挥发油的质量提供依据。张军等[69]以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生品、醋炙品水煎液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测得其水煎液的特征图谱,找出4种不同药材来源的郁金生品、醋炙品能作为同种药物入药的依据,并初步解析郁金醋炙前后功效发生改变的物质基础,为明确临床用郁金饮片多来源的科学性以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郁金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2.5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

目前,中药中重金属残留已成为国内外







































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zp/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