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西湖景区“最热门打卡点”非断桥莫属,一到节假日总是人潮汹涌。人多了,就要限流。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断桥就曾经限流。

那么,究竟断桥人流量达到什么程度需要限流?哪个时间段人流量过于密集?

还有,西湖西溪景区,当日游客有多少,分别来自哪些地方?哪些收费景点最火爆?西湖西溪水位深度、手划船电瓶船出船率如何?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龙井路1号3号楼找到答案。这里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指挥中心,更是“全国数字第一景区”数字化平台的核心所在。

人流量统计告别“毛估估”

指挥中心有一块巨大的显示屏,标题写着“西湖西溪一体化平台”,实时更新景区各处信息。

接近上午11点,屏幕显示,“断桥残雪”景点实时人数人,当日累计人数人。

这数据是怎么来的?“我们在断桥的两头分别安装了4个红外线人流监测设备,进入1人就加1人,出去1人就减1人,实时更新数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指挥保障中心主任苏元元说,断桥一直都是西湖景区控制人流的最重要点位,这4个监测设备是年左右安装的,为景区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比如数据的准确性,以前是数人头,统计数字毛估估,而且不即时,而现在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准确数字。

游客说,信息分享特别实用

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五一”和“国庆”假期,断桥人流最密集,时段集中在10点到14点。

所以,景区会在这个时间段集中投入人力,进行管理和疏导。一旦人流量超过人,就会在断桥外围进行引流,直接把人流引到周边其他景点去。这样的管理,就比早期有效很多。

西湖景区各个收费景点的当日游客数量和预约数量,也能在大屏幕上查询得知。比如,2月20日11点30分,西湖当天总客流是人次,西溪当日总客流人次。

苏元元说,这是一个共享时代,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共享给游客,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年国庆假期,西湖景区在圣塘景区口放置了一个信息巨幕,上面实时滚动播放西湖景区的各类服务信息,如公交出行的线路图、断桥的实时人流量、景区各个收费景点的预约情况,方便大家规划行程。很多游客评价:特别实用。

景区预约制顺利推行,也靠它

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西湖景区面临巨大考验。如何在规范防疫管控的前提下,让游客安全地到西湖来游玩,是个难题。

面对疫情,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创造了两个全国之“最”——西湖景区先是在全国景区中最早“关门”,后来却最早“开门”迎客。

如何实现最早“开门”?西湖景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景点(场馆)预约健康码应用,实现游客预约、购票、检票入园“一码通行”。年3月7日开始,太子湾公园以实名预约模式对游客进行分流、错时游览,避免人群聚集,最大程度确保游客的安全。前期开放一天1万人次,第一天预约就爆满,过了几天根据实际情况,追加到一天1.5万人次。

苏元元透露,年2月20日,西湖风景名胜区在杭州全市第一家申请了健康码接口,后来又想到,太子湾的郁金香马上就要开了,何不借此机会,给全国人民送春天的气息?于是快马加鞭策划实施预约入园方案,从设计到推出就十几天时间。

西湖景区景点预约制推出至今,已近一年,很多市民游客都评价颇高。大家都说,通过预约,可以提前知道各个景点的预约情况,能尽量避开预约量高的景点和时间段,反而可以更好地规划出游时间。

“全国数字第一景区”

接下来还要这样“炫”

西湖西溪的每一处美景,几乎都有数字化在背后相助。苏元元说:“全国数字第一景区”大数据平台,简单来说,就是采集景区里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大整合,来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必然能起到1+1>2的作用。

今后,数字化在西湖西溪景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

西湖的文化景观和文物,像重点监测的六和塔,哪个部位被移动了0.01毫米,都能被发现,今后景区会不断增添数字化监测设备,重点监测的文物对象会越来越多。此外,这些文物还会被采集制作三维建模,以后大家通过手机就能度欣赏这些文物。

西溪湿地将引入识别设备,长期收集鸟叫声,以此来监测西溪鸟类的变化和动态。

景区智慧语音导览系统,会更新升级。以后西湖边、西溪湿地里,每一处文物、每一处景物等都会放入图片、文字、语音讲解等信息,线上线下都能查到。亚运会快到了,为了迎接各国游客,景区的导览系统会添入多国语言,会各国语言的机器人导游也会上场帮忙。

去年西湖西溪景区在全国首推“无杆停车”智慧应用,让停车杆下岗,通过绑定ETC或开通“先离场后付费”系统实现自动付费,大大减少出场的排队时间。接下来,还在考虑如何绑定诚信系统,让大家更自觉地付费。

景区停车方面,以后通过优化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点开手机一查,便能知道哪里有停车位,价位多少。

(原标题《断桥人流量超就限流怎么做到的》,记者余雯雯通讯员斯金叶。编辑:王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hy/1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