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3月11日讯: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设计研究院邀请知名医院设计工作室,合作策划主题特展—《坐座做.做座展》,3月10日在台湾设计馆06展区展出。本展从“坐、座、做”三个轴线呈现椅子的故事,策展人徐景亭认为,“坐是一种姿势,座是一种象征,而做是一种行动!”椅子除了是产业趋势发展的指标外,更是具有文化象征的产品,从这个想法延伸规划出三大展区,并设置观众动手做的学习场域。

台湾设计馆《坐座做.做座展》以台湾椅子设计脉络为主轴。(台湾设计研究院提供)

从“坐”的姿态,看到台湾工艺史诗:走入展场,将看到逾50张台湾椅陈列于平台上,犹如在地设计跃上伸展台。包含:年代农业社会的竹制家具、年代轻工业时期的塑料制郁金香椅、及年代太空时期的“圈椅”等,每一把椅子都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的集体记忆。其中最具指针性的馆藏作品为日治时期颜水龙所创作的竹制家具,匠师们运用竹、木等原生材料之美,佐入人文巧思,经过双手逐一修整,打造出举世无双的手工椅。

周育润以台湾特有的「五角编」技法,组成极具当代设计感的“泡泡沙发”,当年被法国媒体评选为最令人心动的作品。(台湾设计研究院提供)

从“坐”的进化,看到当代诗意空间:本展除展现经典工艺,也将策展视角延伸至当代趋势,邀集台湾13位当代设计师人展出精彩作品。展件中,有传统工艺的延续与创新,例如周育润以台湾特有的“五角编”技法,组成极具当代设计感的“泡泡沙发”,当年被法国媒体评选为最令人心动的作品。此外,由设计师王俊隆与竹艺师联合制作的“作茧计划-蚕丝竹编沙发”,巧妙应用农村养蚕智慧,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艺术,将椅子引领至永续发展的美学层次。

颜水龙作品与包浩斯代表作品“红蓝椅”并置呈现,展现同一个年代里,竹材_木材、东方_西方的设计对话。

从“座”的材质,看到台湾的文化演进:第二个展区展现生活坐具的材质实验,精细介绍竹、木、金属、复合媒材等材质的特性与制作过程。座椅的制作与生活演进有密切关联,例如从竹材工艺,发展到加入机具生产制作的木材家具,再到金属加工与塑料射出成型;公元年之后,由于个人意识与在地自觉的萌芽,激迸出设计与工艺跨界合作,大胆尝试各项新颖材质与工程技术。

由设计师王俊隆与竹艺师联合制作的“作茧计划-蚕丝竹编沙发”,巧妙应用农村养蚕智慧,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艺术,将椅子引领至永续发展的美学层次。(台湾设计研究院提供)

从“做”的经典,看到人体工学的秘密数字:第三个展区探讨的是“人体工程”。20世纪现代家具的经典代表—伊姆斯夫妇(Eames)于年发表的单人躺椅。这张躺椅不仅是MoMA、庞毕度中心等多家美术馆的永久典藏。半世纪以来,被誉为蕴含着沉睡魔力的工艺结晶,躺椅微微向后15度角倾斜;这完美的角度除了提供舒服的靠背,还让胸部处于平缓、无压的姿势,也让“15°”成为人体工学的关键数字。

展区设置了三种高度的平台,策展人期待观众透过乘坐体验,从中了解最适合自我身型的坐姿(右起:徐景亭、王俊隆、林靖。(台湾设计研究院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的折页也和“椅子”大有关系!将工程图学惯用的“网格线系统”融入其中,提供观众精准绘制椅子的造型与高度,再透过纸材特性进行折叠与撕割,便能立即从平面纸张造出立体感的椅子!这精心的设计,让大人和小孩都能尽情享受做椅子的乐趣,所有天马行空的灵感信手拈来,每位观众都能成为下一位设计大师。(高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1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