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草中国》——中医药文化纪录片的热播,这部“舌尖上的中药”似乎掀起了大众对中医药的热潮,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医药人(别问我是那个专业的,走得只是真真切切的屠奶奶之“呦呦路线”,并非小编故弄玄虚,只因本专业——生药学着实是尴尬得难以唠叨清楚。),自然有几分难以割舍的中医情节和草木情怀,看过纪录片后,对其中的那两朵“红花”——红花和番红花的印象尤为深刻,二者皆为集颜值与气质于一身的美丽花草,也是囊药用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大宗药材,便情不自禁的想扒一扒它们的红尘过往。

以上图片均来自“本草中国”纪录片

红花和番红花(又名西红花、藏红花)均为舶来品,原产于西欧,都是途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二者文献记载悠久,药用历时古老,因为没有原植物,又缺少必要的分类鉴定技术,以致明、清时期记载混乱,如《本草纲目》中的“番红花图”为菊科植物的绘图,再有《本草纲目拾遗》称“藏红花,出西藏,形如菊”,也曾将“西红花产于西藏”误传至今。虽两物来源有着天壤之别(番红花属于鸢尾科,而红花属于菊科),但因其身价悬殊,当今市场也多有混杂。

番红花

追本溯源

番红花Crocussativus为鸢尾科Iridaceae番红花属植物,与西红花和藏红花同物异名。虽异名中有“西”亦有“藏”,却并非产于西藏,而是原产于中东即欧洲地中海一带的舶来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古埃及、古印度、伊朗等国自古就有将其用作药用、香料以及颜料的相关记载,如古印度女性用以美容养颜,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用作壁画颜料,更有古人用来印染新娘嫁衣,并享有“作料皇后”美誉。

番红花最早以香料植物记载于公元前10世纪时犹太国王所罗门的《雅歌》中,于我国元代就已作药用,其药用历史早于欧洲约年,为唐宋时期郁金香的晚出别名,也曾以洎夫蓝、洎夫蓝、撒法郎等音译名所记载,直至《本草纲目》才以番红花为正名。

(元代《饮膳正要》记载的藏红花)

此物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主要依赖西藏转口购进,大致由地中海沿岸国家等产地经英、印首先传入我国西藏,再转至各地,故而名为藏红花。“番”表示来自外域,红花原本也是外域,故番红花之名属于意译,之所以得到后世广泛采用,是因为番红花与红花对应,且现在《中国植物志》与《中国药典》(版)均以番红花为正名收载。

该图来自植物网

植物形态

番红花为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叶基生,条形,灰绿色,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茎短,常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顶端钝;雄蕊直立,花药黄色,顶端尖,略弯曲;花柱橙红色,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顶端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

市场上淘的番红花作为观赏花卉出售~

白色的番红花,也有专家意见为白番红花Crocusalatavicus,引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药材性状

西红花(Crosistigma)其实为药材名,为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该正品药材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西红花是骄傲的花,花期短,昼绽夜凋零。所以常于清晨采摘,晨露包裹在花上,适当的水汽不但有助于花叶内的挥发油和脂溶类物质保存。

(北京植物园里的番红花)该图来自藏红花网的整理

应用价值

传统中医认为,其可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收缩子宫、影响循环系统、增强免疫、保肝利胆、调节血脂血压、抑制肿瘤等方面。此外,西红花还作为珍贵的调味剂、香料和化妆品等,在国外,西红花是西班牙人的“红色金子”,是印度人的“让女人美丽的花”,更是欧洲人的“佐料皇后”和“厨房瑰宝”据说,在欧洲国家家家户户食用西红花,并将此认为是欧洲女性健康美丽的重要原因之一。

补血美容养颜祛斑藏红花茶

印度藏红花饭以上三幅藏红花网

虽然西红花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价值,然而并非多多益善,服用高剂量西红花可造成麻醉或极度兴奋。相信看过《疯狂动物城》的宝宝对其中的“午夜嚎叫”印象颇深吧,其原因就一目了然了。

就是这袋子番红花球茎,被警长认为是洋葱

公羊手上拿着使用番红花提取物制作的弹丸被这个秘密武器击中的动物会变的异常疯狂

电影中蓝紫色番红花的原型

左边原型图片来自中国藏红花网,其余4幅来自电影《疯狂动物成》

孕妇慎用

红花

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为菊科Compositae红花属Carthamus植物,红花原名红蓝花,又名胭脂、燕脂。《中华古今注》:“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脂,产于燕地,固名燕脂”。现因其产地不同,又有草红花、怀红花、川红花等习称。此物也是一种古老的舶来品,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对古西域药材记载是就有红花,但其原产埃及的尼罗河上游等处,扩种至波斯,然后传入西域流入我国。据相关资料显示,红花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回到长安的,其后延用甚广。

此两幅图片摄自(南京中山植物园药植园)

红花为菊科的一年生草本。植株的主要特点摘抄如下(可略过不看):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有锯齿或全缘,齿顶有针刺,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多具针刺。总苞卵形,总苞片4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顶端渐尖,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乳白色,有4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

此两幅图片自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植园

该图来自《本草中国》

药材红花CarthamiFlos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而且能减弱苞片上针刺的锋芒利于采摘),阴干或晒干。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来自“本草中国”纪录片

红花的采收也很有讲究,所谓“花熟一晌,蚕落一时”,于番红花的采收时间同样紧迫,而且要讲究适时性。其花期分为金黄色、杏黄色和红色三个阶段,变红时才标志着花已成熟,应及时采收。早了既不利于采摘,而且未成熟油分不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晚了花冠变深紫色,跑油,既无商品卖相,也影响质量。

过去红花主要作药用,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能,主治妇女经闭、难产、死胎、产后恶露、瘀血作痛及疾病。兼做天然色素颜料,除做胭脂膏外,也是重要的食品着色剂。红花籽可用来榨油,红花油色黄、味香、液清,是食用油中的上品,经常食用红花油可以防止动脉粥状硬化,治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并常用以治疗跌打损伤。

红花与番红花,虽仅有一字之差,身价却高出千倍。由于我国对红花的栽培技术已成熟,并为世界种植大国之一,番红花产量低、加工工序多以及主要依赖进口,导致市场价格很高.然而,红花则因产量相对较高、加工简单及来源本土化,使得两种药材价格差距甚远,番红花的市场价格是红花的80~倍,素有“植物黄金”之称。

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值得注意的是,两物均有较强的活血化瘀功效,各位准妈妈应当慎用甚至禁用。

附:番红花的民间传说

数百年前的阿尔卑斯山,住着一位猎人和他的一对儿女,猎人终日忙于打猎,经常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结果儿子和女儿竟然私自结婚了。猎人知道后,伤心得老泪纵横,泪水滴在雪地上,居然开出紫、红、黄、白等各色的美丽花朵。村里的人于是称这种花莱涅尔之泪(莱涅尔为猎人之名),后来又改为克罗卡斯之花(克罗卡斯为猎人儿子之名),即我们所熟悉的番红花属名Crocus。

以上三幅图来自中国藏红花网

另一则故事是:爱财如命的国王赐珍贵的首饰给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命令她带着这些首饰为信物进宫成婚。姑娘怀着愉悦的心情踏上路途,不料在途中遇到一位可怜的乞丐向她乞讨,心地善良的她将这些信物送给了乞丐。这事使国王非常生气,不仅砍断了她的双手且将她赶出皇宫。后来她嫁给一位不嫌弃她双手残疾的富商,过得非常幸福。一天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找上门来讨事物,好施舍的她马上吩咐仆人准备丰盛的饭菜给乞丐食用。富商见了询问何以如此盛情招待乞丐,她说出了缘由,原来在她被赶出宫后,曾遇到一位先知告诉她说:施舍给乞丐,你的手将复原。不料话还没说完,她那早已变形的双手竟奇迹似地恢复了,并且头顶上也长出了意味着祝福的Saffron花冠。听完这话的富商和乞丐都非常惊讶,因为这富商正是以前在路上向她乞讨的乞丐,由于靠她施舍的首饰才变成富翁,眼前的乞丐则是她那无缘的未婚夫国王。

本期编辑:手手本期审核:累趴的诺诺

声明:本文欢迎阅读者在微博、







































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