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又是一年牡丹花开时,国色天香美长安。牡丹作为花中之王,在唐代最为出名,受到青睐,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唐之后的宋朝,牡丹中心从长安到了洛阳,后来清朝山东菏泽也成了中国的一个牡丹中心,清代末期牡丹更是被当作中国国花。为何无可替代与复制的长安牡丹在今日却遭质疑?为何宋朝才兴盛的洛阳牡丹却说自己是牡丹的故乡呢?

长安牡丹国色天香

陕西和河南又起争论了,这一次不是黄帝陵,而是牡丹花,4月11日,陕西省旅游局一则牡丹故乡长安的微博,引起了河南网友的不适,甚至谩骂陕西省旅游局小编不懂历史等等,洛阳牡丹兴于宋朝,为何如此来质疑比他早很多年的长安牡丹呢?

陕西省旅游局官方微博宣传长安牡丹花

从初唐从山西移植牡丹之初,到中唐长安的牡丹繁盛,是赏玩牡丹到牡丹文化之始,长安牡丹风靡呈现一种非理性爆发的姿态,从盛唐第一首《清平调》被载入文字到中唐牡丹文化如花般绽放溢满长安,到最终晚唐长安牡丹从盛开中烧为锦灰,在并不漫长的历史中,长安牡丹完成了他的开篇,写下他的句号,道尽一切风情,但在这个时期,牡丹即是长安,长安便是牡丹。关于牡丹,关于牡丹文化,在这座城市的演绎绚烂谢幕,就和这个时代的无可复制一样,长安牡丹所拥有的不是美丽花朵本身,而是承载着时代命运和精神,人文与情感诸多因素的一个绚烂符号,这里你能隐隐听见来自大唐的哭闻得来自大唐的笑,他从千年而来,他成就唐代牡丹文化的全部。

全唐诗庫搜索带有牡丹的诗歌总计首(组),其中创作背景与长安相关的大约有85首,洛阳仅1首。

为什么后来牡丹花又会变成“洛阳花”呢?除了宋朝以后洛阳牡丹的品种的确奇绝无比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使其更加出名:一个是民间传说与武则天有关,另一个则与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有关。前说是小说家之言,后说则是史学家之论。

在历史上,洛阳牡丹之盛,则是唐朝衰亡以后的事。北宋时期,长安不再是国家的首都了。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到洛阳、开封一带。这时又有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编撰了《洛阳牡丹品序》的文章中,对洛阳牡丹大加赞赏,等于替洛阳牡丹做了一个绝妙的“广告”,从此洛阳的牡丹才算真正的名冠天下了。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牡丹出丹州(陕西宜川)、延州(延安),东出青州(潍坊),南亦出越州(绍兴),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以看出,洛阳牡丹在宋代才开始大放异彩。

唐诗里的牡丹文化

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两句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前一句是说,群花之中,惟有牡丹花才可称为国色而当之无愧,但刘禹锡只提到“国色”,未提及“天香”。李正封的咏牡丹诗,则把国色天香均包括其中。根据《摭异记》所载,在唐文宗的太和年间,唐文宗在内殿欣赏牡丹花之际,突然询问身旁的程修已,到底京师士人所写的牡丹诗,以哪一位所写的最优美?程修已认为,应以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为传神。自此,“国色天香”便成为赞美牡丹花的专有名词了。

内涵与社会意义

1、歌颂牡丹的美丽,寄托个人审美和情感

大和年间中书舍人李正封有“国色朝酗酒,天香夜染衣。”,一般认为这首诗是牡丹国色天香正名之始。唐代国色天香来咏花并非牡丹独美,白居易便有《山石榴花十二韵》言:“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而随着这一城若狂的赏玩牡丹的时代的结束,牡丹以压倒优势独得国色天香之美名。王建“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记述长安赏牡丹的盛况。

2、名花倾城,美丽的代名词

由李白的《清平调》为唐代牡丹本事之始,而其将牡丹之美和贵妃之美相互映衬,写出了名花倾城两相欢的诗句。唐代牡丹在长安的普及,让牡丹成为众人皆知的国色天香,牡丹便成了美丽的代名词。不光用来比美人,常见的便是以牡丹来描述或衬托其他花的美丽。元稹则说“山枇杷,花似牡丹殷泼血。”白居易说“(木莲)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都是因牡丹广为人所知而为。而吴融的《追咏棠梨花十韵》就更是说:“长安如种得,谁定牡丹夸。”更是借牡丹之名来提升棠梨花的地位。

、往昔回忆,友情与思念

赏牡丹的习俗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人们也将其和生活的细节联系起来。而传达友谊,是牡丹另一个文化内涵。因为曾经一同赏玩牡丹,代表了共同的回忆,代表了思念,代表了友情。白居易有《重题西明寺牡丹(时元九在江陵)》:“往年君向东都去,曾叹花时君未回。今年况作江陵别,惆怅花前又独来。只愁离别长如此,不道明年花不开。”《刘禹锡有送浑大夫赴丰州》:“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情感流露依依不舍。而《伤循州浑尚书》又以浑家牡丹花开为回忆悼亡浑尚书:“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平淡中有不尽的哀婉。牡丹花已经融入唐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4、长安名花,京国象征

除了将牡丹与生活融汇,牡丹花已成了唐代官员心中中枢的代称。因为中晚唐牡丹成为长安的现象级风俗,往往来到长安的人,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这里的赏牡丹风俗。于是,牡丹又成了唐代官员心目中的中枢象征。离京一步便是天涯,其中有许多感慨。令狐楚便有《赴东都别牡丹》:“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贬衡州,大和二年刚刚回京任户部尚书,不到半年又被调往洛阳。那时候洛阳的官员叫东都留守,没有实权,远离中枢,令狐楚的政治生涯是遇到危机了。正巧家中牡丹将要开花,于是发了这许多感慨。令狐楚哪里是舍不得牡丹,实际上是远离京城的失意。刘禹锡和这首诗说的更直接:“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出了长安城的春明门,处处都是天涯。刘禹锡这首诗写的很好,可见何谓诗豪。有学者说其非是为一人鸣不平,我深表赞同,这是唐代贬官的共同心声。张祜《杭州开元寺牡丹》:“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写的很是洒脱,杭州也有牡丹了,何必再踏长安的红尘。虽然态度洒脱,而言外之意,还是在说,多数人赴长安,表面是为了牡丹而实际是为了仕途,上面提到两位就是吧。张祜还有一首:“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标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别人的不同。

5、金榜题名,牡丹宴会

说道仕途就不能不提科举,唐代的科举也有颇多习俗。著名的有雁塔题名,杏园的探花宴。于此之外,还有以牡丹为名的牡丹宴。大抵上这些宴游多是因为长安放榜之时的三月正巧是花开之日,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传统。郑谷:“未尝青杏出长安,豪士应疑怕牡丹。只有退耕耕不得,茫然村落水吹残。”,这首诗是郑谷落第所作,就提到了杏和牡丹,分别是说及第的杏园宴和牡丹宴,因为没有考中,不愿意在长安再赏牡丹了。白居易的《邓鲂、张彻落第》:“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春风十二街,轩骑不暂停。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众目悦芳艳,松独守其贞。”则是以牡丹何松柏做比,为两位举子报不平,人们只在意牡丹这样的华美只物,却忽视松柏这样的高洁之木。落第后正遇牡丹花期,就很容易有这样的联想和对人们追逐浮华的感慨。

相关参考资料:《西安晚报》唐宝民唐朝的职业差评师《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郭绍林说唐代牡丹《洛阳大学学报》年第1期郭绍林关于洛阳牡丹来历的两则错误说法《寻根》年第1期陶易唐代科举宴游风尚文化艺术出版社陈怡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

西安及周边赏牡丹圣地推荐

通过我们介绍,相信长安城的牡丹大家都已经了解了,那些千年之后,西安城哪里的牡丹最为著名,值得大家去欣赏,今天我们就为你推荐:

西安牡丹苑

牡丹苑是一个弘扬唐代建筑风格和牡丹文化的主题公园。围绕历代关于牡丹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历代名人与牡丹的逸事,以及不同牡丹品种命名的渊源,药理功能等,深刻挖掘牡丹文化,充分展示牡丹的个体及群体效果。通过营造“姹紫嫣红”、“花中之王”、“国色天香”三维空间,展示牡丹的发展变化;

推荐理由:

牡丹苑从北向南共划分为五大园区,依次是:盛世丹花园区、六仙醉春园区、国花台园区、百芳争艳园区、溢香亭园区。园区共种植牡丹品种5种,约余株。种植牡丹5种约余株,芍药、金线吊蝴蝶、白玉兰、荷兰郁金香等其它乔灌木及地被植物80余种。

景点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