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童,初次来诊,验光发现双眼都度左右散光,角膜地形图检查双眼角膜散光在~度间,而且散光形态对称,其余检查无特殊。家长很着急:孩子从3岁起就检查就发现有散光,而且每次检查都说散光在不断增加?要怎么样做才能预防散光?才能控制散光,不要再增加了?我给家长做了解释:一般情况下,角膜曲率3岁后就趋于稳定不再变化,所以散光应该是一直都有的,只是前面的检查验光师没有足矫散光,也没有做角膜地形图确认。如果要确认散光是否还会变化,并不是仅仅看验光这样的主观检查,而是要做角膜地形图(地形图是客观检查)。因为前面从未做过角膜地形图的检查,现在来判断散光在不断增加是没有客观依据的,可以先每3个月做一次地形图观察3次,如果没有变化则说明散光早就是这么大的,只是没有足矫验光而已。这个问题其实前文:孩子一直都没散光,怎么现在检查就有散光了?详细介绍过,有兴趣可以再读一下。那散光能预防吗?“先天性”的散光没法预防散光由角膜散光和内在散光构成,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角膜散光构成。出现内在散光的情况比较少。角膜散光是由于角膜的形态“不圆”造成的。如果角膜像乒乓球一样圆,就没有散光;如果角膜像橄榄球一样是椭圆的,那就有散光,椭圆度越高,散光越大。所以,角膜散光反映角膜的形态特征。而角膜的形态是“先天”(基因)决定的,如果没有病理性因素的影响,(很遗憾)散光是预防不了的,也是控制不了的。这就像:孩子长成什么模样,是高鼻梁大眼睛还是塌鼻梁小眼睛,都是基因决定的,是先天的,想预防孩子长得“不好看”是没有方法的。同理,角膜的形态也一样,目前没有方法预防角膜长成一个椭圆的橄榄球形,也就是没法预防散光。所以,我们要做的重点是早发现散光,尤其是高度散光。角膜地形图是客观的检查方法,当电脑验光发现总散光或角膜散光>2D时应该加做角膜地形图确认。一些病理性的因素会造成散光变化,可以预防一些角膜疾病,比如青少年(15~25岁)最容易发生的圆锥角膜,会造成角膜形态变化,会导致散光增加。而现在研究认为揉眼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所以不揉眼是避免圆锥角膜的“预防散光”的方法之一。此外,晶状体半脱位、圆锥形晶体、先天性白内障等晶体的疾病会造成晶状体形态异常形成晶状体源的散光,这也是内在散光,但这些造成病理性改变的疾病也无法预防。眼科手术后也会带来手术源性的散光,这同样无法预防。我们能预防的只有眼外伤,眼外伤会造成眼球屈光系统的破坏,形成不规则散光。保护好眼睛,预防眼外伤就是预防散光。小结

角膜散光是儿童散光的主要来源。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散光是先天决定的(基因决定的),3岁以后散光会趋于稳定了,即使有变化也是很少的。

很遗憾,散光没法预防,也控制不了。

不揉眼,保护眼睛,避免眼外伤就是预防病理性散光的方法。

大的散光要及时矫正,详见前文:散光度、视力0.8,看得清楚为什么要戴眼镜?欢迎阅读我们出版视光学书籍从年7月至今,我和唐志萍医师出版了6本视光学专业书籍,都适合视光学一线工作者。希望对视光同行有帮助《视光医生门诊笔记第二辑》对视光门诊工作中总结的日常临床工作经验笔记,适合一线视光从业人员、眼镜店验光师,是《视光医生门诊笔记》一书的延续,全新内容无重复。彩色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月出版,定价元实用的视光师宝典;入门型的、实践型的专业参考书;按日常患者接诊、检查、处置流程顺序为主线的口袋工具书。全彩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月出版,定价元对视光门诊工作中总结的日常临床工作经验笔记,适合一线视光从业人员、眼镜店验光师。黑白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月出版,定价48元RGP、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入门教程,内容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CRT塑形镜验配和散光塑形镜验配的方法和相关案例,适合硬性接触镜的初学者。彩色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月出版,定价98元RGP、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入门教程,第一版,适合硬性接触镜的初学者。黑白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月出版,定价39元RGP、角膜塑形镜验配临床案例,包括各类复杂的、失败的、成功的案例,是已经开始做硬性接触镜验配的读者的“他山之石”。彩色印刷,人民卫生出版社,7月出版,定价99元有问题向我咨询?请使用新浪微博的“微博问答”在新浪微博查找“梅颖-眼科副主任医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