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

—年,全省获得国家科技委员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科技厅等单位颁发的科技成果及科技进步奖42项,主要包括以下八大类:

(一)森林资源类

主要形成“青海森林”“青海森林资源”“青海植被”“青海省树种资源研究”“西宁植物志”“沙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三江源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收集了本学科和相邻学科大量的资料并在野外补充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第一手调查记录和最新研究成果,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森林培育类

主要形成“退耕还林技术模式”“拉脊山——青沙山封山育林技术与效益试验研究”“优良薪材树种薪炭林栽培经营试验”“干旱山地造林绿化试验研究”“互助西山乡朱尔沟造林治理研究”“沙珠玉治沙造林与沙漠生态逆转研究”“大通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林木育种专家在技术试验研究”“青海省高寒沙区流动沙丘特性及快速治理技术研究”“青海省东部地区退耕还林标准化试验示范”“青海省高寒沙区流动沙丘特性及快速治理技术研究”“ABT生根粉(膜)的推广、开发和应用”等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适合不同区域类型、不同治理重点的森林培育、植被恢复方式和技术,集中反映了全省不同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治理的方向和重点。

(三)林木种苗类

主要有“油松种源试验”“青海云杉育苗技术研究”“青海云杉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旱地育苗研究”“云杉强化育苗技术研究”“四翅滨藜快速繁殖和造林技术推广”“青杨派树种改良及综合繁育基地建设研究”“牡丹名优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等成果。这些成果对全省乡土树种的繁育、造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防沙治沙类

形成“青海格尔木市防治荒漠化规划研究”“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途径”“青海湖周围沙漠化及其防治途径”“沙珠玉治沙造林与沙漠生态逆转研究”“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风沙环境综合防治研究”“青海省高寒沙区流动沙丘特性及快速治理技术研究”等成果。这些成果结合多年的沙漠化普查和沙漠化监测工作,对全省沙漠化土地的蔓延、逆转即消长变化信息、建立沙漠化土地档案、编制荒漠化规划等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为全省全面准确掌握沙漠化土地的变化、制订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花卉产业类

形成“西宁市郁金香生产基地建设”“牡丹名优品种引种栽培试验”“费菜等几种园林绿化植物的扩繁和应用”“青藏高原优势花卉产业化技术研究”“五色草在西宁的栽培与应用”等。这些成果对全省冷凉高寒球茎类花卉以及园林花卉品种的引进和栽培模式、繁殖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对全省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类

形成“房木害虫—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以杨干透翅蛾为主的杨树蛀干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研究”“圆柏大痣小蜂生物生态学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落叶松球蚜防治技术研究”“落叶松杨锈病防治技术措施研究”“青海森林害虫两个新种鉴定”等成果。这些成果对提高防治水平,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保护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调查规划类

主要有《青海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青海省沙漠化普查与监测》《西宁市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调查研究》《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等成果。这些成果从国土整治和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通过对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对各个类型的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发展战略进行了综合、整体研究,为发展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依据和保障。

(八)林业标准类

主要形成青海省地方标准“育苗技术”“杨干透翅蛾防治技术”“封山(沙)育林(草)技术”“青海省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规程”“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种子质量分级”“大通县退耕地类型划分及区划技术”“大通县退耕还林典型模式”“大通县退耕地整地技术规范”“大通县退耕还林标准化示范区检查验收标准”等,这些技术标准对林木种苗、植物检疫、造林技术、退耕还林全过程规范化和系统化起到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

《青海省志·林业志(—)》

来源: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

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yy/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