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溪老家品味贵溪

  

  应天拾遗,带你领略芗溪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历时变迁,共飨本土特产。打造、弘扬、传承乡土文化。

  叶航,鹰潭市文化名人、民俗专家,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鹰潭市民协副主席、贵溪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主席。主要研究鹰潭历史文化,含象山心学文化。出版了《信之大邑·贵溪》《贵溪地名故事》,点校的清同治版《贵溪县志》、勘误的《陆象山全集》正在出版过程中。

过节

叶航

贵溪人说的过节是专门指过端午节,正月十五过元宵,五月初五过节,八月十五过中秋,一年的最后一天是过年。

过节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其中权威的说法是纪念屈原。根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身边的大臣。那时,中国分为五个诸侯国:齐国、宋国、晋国、秦国、楚国。春秋末年,秦国的力量非强大,因此,楚国大臣屈原大力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强大的秦国,却遭到朝廷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还在国王面前诬陷屈原,屈原被昏庸的楚怀王赶出国都,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不久(公元前年),秦国占领了楚国国都。当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中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听说屈原跳江自尽,都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当地渔夫家家户户划起渔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打捞屈原遗体。一条船一二个人划太慢了,百姓纷纷跳上小船,拿起扁担、木板一起划水。数十条小船象穿梭似的在江面上巡回来往。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扔进江里,说是让鱼吃饱,鱼就不会去啄食屈原的遗体了。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当地百姓都会划起渔船在江面上纪念屈原。大家燃放鞭炮,并将粽子、鸡蛋、白酒等扔进江水祭祀屈原。后来逐渐形成习惯,演变成五月初五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吃粽子,用这种特殊的形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贵溪过节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藏蛋 藏蛋就是腌制鸭蛋。过节前一个月要藏蛋,一般是藏鸭蛋的。鸭蛋必须要在青蛙散子、小蝌蚪出生之前鸭子生的蛋,不然藏的蛋会空。有将鸭蛋直接放进盐水里浸制的;也有将盐水与黄泥调好,然后将鸭蛋一个个用黄泥包裹好,外面再滚一层柴灰,这样叫沙蛋。沙好的一个个蛋就不会互相粘在一起,送人情或卖便于拿放和数个数。现在的人图易事,把黄泥与盐水放在坛子里调稀点,然后将要沙的鸭蛋全部放进坛子里,吃的时候再捞出来。裹粽子 过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裹粽子,但头年端午节后或当年家里有人逝世的不能裹粽子。贵溪民间谜语关于谜底粽子的有“一根腰带五尺长,包包扎扎送寄娘(干妈)。送得寄娘真欢喜,先剥衣裳后亲嘴”“生在山上四叶飘,落在人家冷水浇。吃得凡间一盏米,麻绳铁索捆上腰。”煮茶叶蛋 端午节的早餐吃粽子、咸鸭蛋、煮熟的大蒜子,另外少不了茶叶蛋。茶叶蛋是将茶叶、盐、鸡蛋但在水里煮熟,有时为了茶叶汁和盐味尽快进入蛋里面,要用筷子粗的一头将蛋壳敲碎。挂蛋兜 这天,小孩胸前都会吊一个蛋兜,蛋兜里面放了一个或几个熟鸡蛋、鸭蛋。送节 首先在过节前后要送节。初一、初二送大节,就是打算当年结婚的男方送女方家的节。送大节用箩担,粽子不是几十个,而是几百个。还要送布料。大节则送女方家人手一把扇。四提粽子,每提十个粽子。生咸蛋十六个或十九个,另外四斤或六斤馃子。初三、初四送孝节。哪家在头年过节后到当年过节前有人去世,丧家不裹粽子。当然,他家也不能送节了,倒是有来往的亲戚都要送他家的孝节(粽子个数要逢单),以表示慰问。他家回篮仔(当场回礼)要回面条,寓意为祝福亲戚家的人都长福长寿。孝节送一把扇,初六初七送红节。头年过节后或当年过节前嫁出去的女儿,其娘家要送女儿的节,民间叫“娘送姩一个节,姩送娘一世节”。送红节的粽子有讲究,要大小13个粽子连在一起,叫“九子十三孙”。一个粽子四个角,最大的一个粽子有饭碗那么大,上面一个角上的绳子的拎手的,下面三个角个系着一个中等大的粽子,这三个中等大的粽子下面三个角又各系着一个小粽子,这样一而三、三而九,大小共计13个粽子,预祝女儿多子多福。红节送两把扇。初五午后,是送平常的节。一直到过关王(五月十三)都可以送节。送节一般当天来回,路远最多住一晚。因忙于农事。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后来文革《十六条》又明确规定“破四旧”“立四新”是文革的重要目标。好多传统的风俗习惯也被当作老风俗旧习惯破除,如送(端午)节、送中秋(节)、送年、送荷包等节日和习俗被看作是封建迷信。那时每逢节日前,便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在交通要道把守,碰到送节的则没其收粽子和鸡蛋等。辟邪驱虫 五月季节,时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湿,蚊蝇和病菌繁殖快,容易传播许多种疾病。这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艾叶、菖蒲具有芳香气味,确有其驱逐蚊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内卫生,起到防病、保安康的作用。端午节前两三天,民间都有采集一些艾叶和菖蒲悬挂在大门两边,呈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过节,南方人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据说先民崇拜某些草类,把菖蒲当作神草。《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上,驱魔赶鬼。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五毒尽出,因此要驱邪避毒,采一把菖蒲和艾叶,然后分成两小把,蔸与蔸相叠,用葛藤缠绑,搁在门楣上方。也有把艾叶、菖蒲插在或挂在大门两边的。贵溪老古话说:“不怕菖蒲不怕艾,就怕葛藤毛来晒。”“一把菖蒲一把艾,打得蚊虫血濑濑。”另外,古人有诗曰: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肚。由此说来,这种习俗的用意是人们为了祈求太平盛世。有的地方作兴用雄黄酒洒房屋四周和屋内墙角。雄黄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杀菌、杀虫、解毒作用。民间也有用雄黄制作雄黄酒,四处喷洒,加入酒精后的雄黄挥发性更好,蛇闻到雄黄的气味便躲得远远的。我们贵溪话说某人怕谁,有个比喻句叫:“蛇见哩雄黄样。”划龙船划龙船是过节的一项主要活动。五月初一龙船开始下水,船手练习划龙船,初二休息一天,初三、初四一直划到初五。民间有“初一划船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的顺口溜。初五午饭后,贵溪信江两岸人山人海,大家争相看龙船比赛。为了节省体力,龙船比赛一般都是几只船并排顺江而下,一人挥旗,一人击鼓,一人在船尾把刀(摇动大木刀把握方向)。一趟比赛结束后,便逆水而上,这是整船的人反而轻松了,于是便唱起了龙船歌,一人唱,众人和:“杨家里唆哎,新打个龙船就十八呀个舱呵嘿,打起个龙船就保呀哎个四方……”“十七八岁个姩哩人也来看划船啊”民谚:“过哩节,把昼歇。”说的是端午节后,日子越来越长,农民中午要午睡一下,以养足精神,下午下田劳作不会患困。“吃哩端阳粽,还有三日冻。”是说虽然过了端午节,已经是仲夏了,但还会有穿厚衣服的时候,不要急着将厚衣服藏起来。

  刘长明,江西省贵溪市人。现任贵溪市文广新旅局副局长。江西省作协会员、贵溪市作协副主席。热爱地方文史,借助清朝多个版本《贵溪县志》和古代诗文集,钻研、挖掘地方文史,曾开专栏刊发贵溪文史类文字,制作视频《发现贵溪》推介地方人文。执行主编过《当年周坊最歼敌》《贵溪故事汇》(第一辑)《画游贵溪》等书,牵头整理出版《黄诗咏文存》,参与编辑《贵溪文史大观》(第10辑)《贵溪地名故事》《贵溪年鉴》(版、版)等书。

郁金和芗溪

刘长明

  看网友留言,年贵溪撤县设市时,曾评选过市树、市花,树即香樟树,花即郁金香。不说市树,且表市花。

借助网络,大略可知,现今的郁金香又称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细亚、土耳其等地,何时传入我国的,未见史料确切记载。不但古代花卉专著《全芳备祖》、《群芳谱》、《花镜》、《清稗类钞·植物》未见其名,就是有“百科全书”之称的《红楼梦》描写了种植物,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花卉,也独不见“郁金香”之名。年出版且有“北京花卉大全”之称的《北京花卉》也没有郁金香之名。据《中国植物史话》记载:“郁金香为外来物种,盛产于荷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庐山、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过郁金香引种。错将郁金香当作贵溪市花,源于对古书断句、理解有误。《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嘉靖广信府志》卷三“芒洲”条目为:“县东一里。旧产郁金香草,今无遗种。”“芗溪”条目为:“县东南五十步。洲出郁金香草,故名。”同书卷之六《食货志》中有条目“郁金草:味辛苦寒,无毒,状如红蓝花甚香。旧谓贵溪白芒洲产。”清初《读史方舆纪要》、康熙版《西江志》、雍正版《江西通志》,康熙版、乾隆版、同治版《贵溪县志》的记载大略相同,芗溪得名都因为白芒洲出产郁金香草。由此可见,今电厂灰管桥南岸有沙洲,古代旧名白芒洲,得名应该和沙滩上多见的芒有关。因为沙洲上盛产郁金香草,“香”通“芗”,使得河流又名“芗溪”,又作县名的雅称。此处如果将“郁金香草”断为“郁金香,草”,则得出“郁金香”这一舶来的荷兰国花,而“草”字似乎多余了。囿于破读,才有芗溪得名源于郁金香的误读。郁金,中药名,别名很多,如玉金、姜黄、广西莪术、黄丝玉金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姜黄科。叶片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圆柱形,白色。中医以块根入药,古人亦用作香料,泡制郁鬯,或浸水作染料。郁金喜沙性土壤,产地中包括江西。以贵溪县城的土壤、气候条件,在白芒洲上有野生的郁金。可惜,明代志书就称白芒洲“今无遗种”,但贵溪境内其他地方仍存,笔者就见过。仍不放心,一再求教市内专业人员,称贵溪境内出产,为黄丝郁金,也称为姜黄,块根断面橙黄色。从网络上又得知,宜黄县、信丰县、分宜县、袁州区等地皆有种植。贵溪出产郁金不成问题。作为观赏植物,郁金也不逊色。其叶像芭蕉,但要小些;其花似荷花,水灵灵的。东汉朱穆有《郁金赋》赞叹“众华烂以俱发,郁金邈其无双……美郁金之纯伟,独弥日而久停”云云。作者朱穆是丞相朱晖的孙子,当过尚书。和黄栀子一样,黄丝郁金可用于染色,《广群芳谱》卷九十五“姜黄”条:“(姜黄)郁金并可浸水染色。”南唐张泌《妆楼记》中称:“郁金,芳草也,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在百度搜索“鬯(音唱)草”二字,解释即为“香草名。又名郁金香草。”查《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鬯,①古代祭祀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国语·周语上》:‘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郁人、牺人:皆官名。)②香草名。即郁金草。《周礼·春官·郁人》贾公彦疏引《礼纬》:‘鬯草生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繁体字本)和其解释大略相同,举例不同。由商务印书馆继《辞源》之后编纂的大型汉语工具书《故训汇纂》,汇集了从先秦至晚清古籍中的注释材料。该书第页,对“鬯”的解释、举例尤为详细,但仍以香草、香酒居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酒。”已找不到香草的痕迹,没了郁金的身影。郁金因为块根香气浓烈,用于调酒的历史很早,在商代,人们就用它和黑黍酿成的高级香酒专作祭祀降神之用,赋其专称“鬯”,还要盛放在专门的容器中,因此甲骨文中有“鬯一卣(音友)”的记载,《左传》中也有“鬯一卣”,“卣”,就是专用来盛秬(音举)鬯等高级香酒的。《周礼》记载,时有官职叫“郁人”,其任务之一是采郁金,取汁与黑黍酿成的酒合成郁鬯。郁鬯被用于祭祀,算高档酒。《论语·八佾》疏引郑玄注:“郁,郁金草,酿秬为酒,煮郁金和之,其气芬芳条畅,故曰郁鬯。”《诗经?大雅?江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厘尔是“赐给”之意,秬是黑黍,鬯是郁金,卣是带柄的盛酒器具。用黑黍和郁金酿的酒称之为“黄流”,用以祭祀先祖。《诗经?大雅?旱麓》载:“瑟彼玉瓒,黄流在中。”这黄流是郁金酒,用玉器盛上以祭神明。诗仙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此酒就是用郁金增香的一种酒。宋代罗愿《尔雅翼》卷八:“郁,郁金也,其根芳香而色黄。古有酿黑黍为酒所谓秬者,以郁草和之,则酒色香而黄。在器流动,《诗》所谓‘黄流在中’者也。”郁金微有辛气,古人在祭祀时用香草祭祀,常常是出于气味的考虑,希望鬼神能享用到。古人认为,鬼神闻到郁鬯熏蒸的香气就会感到欢乐,进而满足祭祀者的要求。祭祀后剩下的郁金残酒,也要倒在地上的白茅草中,期待美酒渗入黄泉,献给地下的鬼神。希望敬重天上地下的鬼神,带来上下交泰的好光景。据上,以块根香气浓烈而成为香草,郁金作为香草的时间太久远。因为久远,而不为今人所知,所以古籍中所记“郁金香草”会被误读。由此可知,贵溪境内信江别名芗溪,得名就源于郁金,贵溪县名的雅称芗溪也源于郁金。1.姜黄科的郁金;2.《郁金图》,款识为“秬鬯一卣”,出自《诗经?大雅》。画中的铜器是卣,卣中插满盛开的郁金,流溢欢快的节庆气氛。

  朱霞,网名烟花三月,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青年作家改稿班第三届学员。《星火》信江驿驿长。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星火》《江西日报》《江西工人报》《诗江西》《现代青年》《红豆》等。

贵溪捺菜满城香文/朱霞   乡村四月,插秧点豆。阡陌间老农扶犁,牛儿哞哞,构成了原始又唯美的春耕图。农妇忙着采茶,掐野菜,掰小笋。在我的家乡贵溪农村,家家户户最忙的莫过于搓捺菜。   菜园里的芥菜经过了一冬雪水的洗礼,又在春阳的眷顾下,吸足了营养,呼啦啦蹿出一米来高,绿油油肥嘟嘟的惹人喜欢。芥菜是腌制捺菜的主材料,趁着芥菜还未抽芯开花,砍回备用。这时,竹林里的春笋正拱土冒尖,嫩笋也是做捺菜的副食材。还有未抽芯的蒜头蒜杆子、竽头、洋姜、黄豆等,都是捺菜的食材,好比咖啡伴侣。   芥菜砍回时,在春日里暴晒半天,待叶子晒焉后,摘掉叶子(叶子另用,蒸晒后可做成梅干菜)清洗干净后,放在大锅里用开水里煮上六七分钟,做出的挪菜梗子入口柔软糜烂。(喜欢梗子有嚼劲的,也可以稍煮或不煮)。芥菜可先腌渍几天,再捞出暴晒。切成二三寸长的长条,继续晒至八成干。同时还要煮晒好其它副食材备用。   春光融融,农家小院摆起了长龙阵。长竹杆上,圆竹箕里,芥菜梗子,大蒜头,春笋、芋头片,红辣椒干,芥菜叶子……一排排,一簟簟晒春图,堪比婺源的晒秋,好不热闹。那蒸晒得半黑的芥菜叶子,散发着好闻的梅干菜的香味,诱惑你的味蕾。那清香的芥菜,更勾起你舌尖上酸酸辣辣的感觉。想起捺菜的好滋味,让人一个劲地吞咽着口水。   捺菜也叫道菜,是贵溪传统美食中最受欢迎的一道开味小吃,是本地一绝。乡村妇人个个身怀绝技,是制作捺菜的高手。捺菜制作工序虽大同小异,但风味绝不雷同。正如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你在贵溪也绝对找不出一款出自不同人之手,味道却完全相同的捺菜。   因捺菜的口感与食材原料、腌晒时间、揉搓程度、拌料多少等有关,就算是同一妇人在不同的年份制作出的捺菜也味道不同。某年的也许特别辣,某年也许很酸,某年做的咸了些,某年又是甜中带辣……所以,一坛捺菜,尝一尝,你尽可在酸辣香甜中辨别是母亲的味道,还是祖母的味道,或是亲戚近邻的风格。品尝捺菜,犹如欣赏未署名的名家作品,你可以根据文风嗅出是哪个作家的味道。文章有可能被模仿而呈现雷同的情节,捺菜的工序代代相传,风味却无法被抄袭。捺菜口感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处,都是家乡的风味,妈妈的味道,是爱的奉献。   捺菜拌料后要反复揉搓让它入味,因此,拌料也是重要的一道工序。主妇们往往根据家人的喜好调整配方。盐和辣椒壳的比例搭配很关健,喜欢辣的,要放特别辣的朝天椒;微辣的就放一般的干辣子;喜欢酸一点的,主材就不要晒太干,少放盐,揉搓时出汁;喜欢甜的,添加甘草或冰糖。   拌好料后,罐装封口,用那种肚大口小的乌黑的瓦罐盛装。罐装时要用很大的力气,这时家里的男丁也来帮忙,用棒槌把捺菜挤得紧紧实实,不能有一丝空隙,不漏一点空气。把家里的坛坛罐罐都装得满满当当的,再加入白糖封口。如果份量不足未填满瓶口,就用晒干的蒜叶或芥菜叶子填塞在上面。封口一定要严密紧实,最后用薄膜包裹,用绳带扎紧。待到家里办喜事时或过年时,开罐享用。封存得好的,能保存三两年不变质。如果装坛封口时不紧实,往往前功尽弃,待开罐时,从瓶口到里面腐烂了大半多,或有一股酒糟味。原本你期待值很高的捺菜,腐味入鼻,让人即刻败兴。   味美的捺菜,颜值也高,是那种酸润的,被红艳艳的辣椒沫包裹着,散发着酱菜的浓香。捺菜充满着诱惑,看到时难免舌根口水泛滥,入口香辣酸脆有劲道,让人吃了还想吃。   超市里卖的捺菜是小加工厂的速成品,虽有着携带方便,密封不易变质的特点,但味道和农家正宗捺菜不可相提并伦,只能临时解馋。正宗贵溪捺菜是主妇经多道工序,用爱心制作出来的。挑摘,洗晒,蒸煮,腌制,切条,揉搓,搅拌,压实,密封……这些手头的活计,不是捺菜加工厂里的机器可以复制的。   自家捺菜一般不舍得出售,留着亲朋或家人分享。捺菜闻名遐尔,外地人也想尝鲜,他们买的往往是加工厂包装的小袋捺菜。也许你品尝后会说,牛皮是吹大的,贵溪捺菜也不过如此。那只能说明你和正宗捺菜还差点缘份。   从捺菜的味道中又可品鉴出女主人的性情。邻里间互相串门时,呷着茶,吃着捺菜米糖话家常,不觉就是半天光阴。捺菜,成了促进邻里关系和睦的钮带。有朋自远方来,捺菜成了点心或下酒菜;游子在异地讨生活时,快递去的捺菜让他尝到了家的味道,有着喜极而泣的激动;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捺菜,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吃。感冒或晕车时来点捺菜,定能让人开胃、开怀。捺菜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化不开的乡愁,邻里情、暖融融的亲情。   “京省驰名,仅此一家”。这是乾隆爷对捺菜的赞誉。乡村四月,空气中不光是蔷薇和月季的香气,还氤氲着捺菜的香味,那么好闻,让人迷醉。不能再说了,我的口水快决堤了。

贵溪市“芗溪老家”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名誉社长:王建生

顾问:夏维纪张火炎郑桂梅社长:吴涛副社长:潘有强张志军秘书长兼总编:车静副秘书长:王梅闫赫

原创板块

1.芗溪诗意主编:张晓凤

2.文坊老家主编:伍晓芳

3.应天拾遗主编:朱霞

4.白鹤掠影主编:杨桂芳

5.阳际音韵主编:闫妍

编委:汪惠静、朱样贞、潘俊、冯九林、叶李思、张子怡、陈斯华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jz/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