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随记在被遗弃中,寻找真爱盼望喜
题记: 我父母离弃我,yehehua必收留我。——诗27:10 一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 读来轻描淡写,看似充满偈语气息的八个字,是近日刷屏的虚17岁周岁才15的少年刘学州所留近字遗书的标题。 浏览完少年在遗书中自叙的短短十几年人生的经历,以及最后决然选择早早离世的悲情,回头再品这八个字,似乎能同感到其中诸多的对自身生命的自轻自怜,虽竭力挣扎,却最终和命运抗争无果后的万念俱灰。 而他本应该和身边的一众同龄人一样,在双亲和家族亲友呵护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幸福人生,迎来人生中第16个全新的年轮。 二 留下一纸遗书,南中国最美丽的大海边,面朝苍茫天际,少年选择服下了大剂量的抗抑郁的药物(此细节引自相关媒体报道),最终不治。 能得到如此抗抑郁药物,他此医院鉴定,才能获得精神医生的处方许可。 显然,这位表面看来十分阳光和坚强的少年,其实也是一位资深郁友。 经历过的都明白,在每一朵重度郁金香的生命过程中,都不止一次浮现过生命绽放毫无意义,不如早早凋零,枯萎归去的念头。 几乎所有非外力逼迫下的自取死亡,都是源自内心对生命失去意义后的绝望。 一个内心没有任何盼望的人生,无疑每天都处于永远的黑暗之中,生不如死。 或基于此,如同当年卧轨自尽的诗人一样,即便是面朝大海的美景,即便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怀着满心的绝望和没有光照的黑暗,少年同样选择了死亡。 网上关于少年之死因的各种讨论文章,早已连篇累牍,铺天盖地。 总括起来,无非以下: 一是少年成长中,经历太多的坎坷。出生后即遭亲生父母的遗弃,幼年时养父母的意外身故,所爱之人视之若母的姨妈不幸病故,校园霸凌事件中的受虐,本该信任的老师酒后的性侵....... 二是苦难中顽强长大后,历尽艰辛与亲生父母分别相认,却又被父母加以歧视和拒绝,充满对亲情的失望。 三是在把自己的经历和心情诉诸网络后,却遭到了媒体不公正的报道和网络暴力语言的攻击,最终对人生开始绝望。 很难说,具体是哪一种单一原因,促成少年学州最终选择死亡。 从他十几年曲折坎坷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成长经历来看,这本来是造物主精心创造的一个顽强到让人惊叹的小生命。 让这个小生命最终夭折的显然不是肉体上的种种苦难和不公的待遇。 而应该是他在寻找亲情之爱的路途上,屡遭遗弃后,内心最终的绝望和精神的幻灭。 即其遗书所谓——来时即轻,还时亦净。 三 节后首聚,师者讲解,从上而来的拣选和预定的救恩之稳固性,会帮助听众内心充满被爱,为今世虚空捕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安全感,举例时,便提到了少年学州遭遗弃之死,并言及与会之友中有不少同样经历过被遗弃遭遇的同枝。当然,遗弃主体或各有不同,或是单位机构,或是亲友配偶。 聚会当晚,承蒙盛邀,与一单身弟兄同去同枝家中享受爱宴。饭间闲谈中,再次讨论起学州被遗弃事件,一位姐妹忍不住分享了自幼被亲生父母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加以种种歧视待遇,内心深深感到被遗弃的感受。 一番唏嘘。 除了为姐妹不幸的遭遇默祷,求上头赐其饶恕的心,可以饶恕亲生父母的作为对她的内心伤害以外,对比刘学州,也为姐妹和其他同样遭遇过被遗弃的所有同枝们的生命,献上感恩。 大同小异的经历,很多人和学州一样,深深抑郁绝望过,甚至也有过想了却此生的念头。 于是,在对少年学州给与无限理解和同情以外,有同枝轻声发问,设身处地,除了死亡一途,可否还有其他选择? 短暂的沉思,餐桌上,唯有冒着轻烟的小火锅在不停嘶嘶。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会遭遇被遗弃。 事实上,当每个生命不能认识并亲近回归到造物主的面前,ta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失丧者,无论这一生的寿命长短,最终我们都难逃一死。原来,我们人人都是刘学州。 于是,关乎刘学州的选择一问,就成了人类生命最终选择的普遍一问。 四 古有圣者,曾经这样写信寄语,劝勉他所爱的那些身在艰难中的人: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HOLY将GOD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这段充满力量的话语中,爱和盼望显然是两个最为关键的词语。 有人把少年学州之死,归咎为网络言语暴力所致。 而在我们后续的餐桌讨论中,更加痛心的倾向,是学州内心深处完全失去了自己对被爱和被接纳的盼望。 即便是甫一出生不久即被遗弃卖掉,即便是十几年里经历了那么多患难,在没有寻找到亲生父母与之相认之前,为何少年学州始终能顽强地活了下来? 因为他心中始终还有一个活下去的盼望和理由,父母当年的遗弃,一定是迫于无奈。 只要能活下去,将来有一天和亲生父母相认,他就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找到生命的根源和爱的归宿。 当现实无情地击碎他内心这个唯一的盼望后,自然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假如学州没有那么早寻见父母,相信他肉体的生命还会继续顽强下去,因为盼望未死。 又假如,即便对父母和原生家庭的爱和盼望已经幻灭,而学州能遇见一种超越父母之爱的真爱,一种照着他的本相完全接纳他,甚至愿意为了他的过犯去舍己牺牲,而不求他有任何回报的爱,相信他将不会做出和今天一样的选择。 而是会选择无论曾经多么绝望和痛苦,依然会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去回应那份长阔高深之爱,一如自己身边那些曾经同样遗弃之痛的肢体。 心里有被爱,力量和盼望就还在。 有盼望,就有喜乐; 有喜乐,就有感恩; 有感恩,就有回应。 五 当然,每一个短暂的线性生命中,都没有假设。 正如我们过往生命中的每一次决定取舍,无论对错,后悔与否,都已无法回头,唯有面对后果。 少年学州已逝,一个鲜活的生命已无可挽回。国民传统历来死者为大,太多的是非讨论,本不相宜。但假如不是在当今的互联时代,他本来也会死的和无数人一样无声无息。 我们将无从看见他的遗书,他的故事,他的报道。更不会从他短暂的一生,引发全民如此众多的讨论和对生命的思考。 有一种观点,造物主对每一个生命原本都有他最好的设计和十分完美的A计划。可惜人类因为远离他,不能认识这个计划,总把生命按照自己欲望,活成了弯曲悖谬的B计划。 我们无从得知造物主在这个少年昙花一现的生命中,究竟赋予了什么计划。事实是,借着少年的遗书和他生命故事的广泛传播,无数人开始好好反思自己正在活出的,是否是合他心意的计划。 也唯有如此,才能活出一个常常喜乐,不住地祈告,凡事谢恩的新生命。 能更新绝望的只有盼望。 能遮盖苦难的只有喜乐。 能替换抱怨的只有感恩。 能照亮黑暗的只有真光。 能胜过死亡的只有复活。 .2.7记于雅湖之畔。 (end) 袁布衣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jinxianga.com/yjxxx/10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阳光森林故事散光多,近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